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23节(1 / 2)

加入书签

五彩斑斓的黑……让姜离想到甲方对乙方的要求。

她看着阶下的群臣。在某种意义上,君臣不只像职场雇佣关系,某些时候也挺像甲乙方的。

今天,她估计得给眼前的朝臣们一点小小的甲方震撼。

但别说,此时此刻,大明朝堂乙方们对唯一甲方还挺满意——

先是皇帝近来的贴身大太监兴安(这种大节大事儿皇帝也没让王振出来,就令他们很满意,跟王振比兴安公公绝对是个可人儿)出来宣布,陛下心系征战沙场的将士,特有旨意,设下道场祭奠军阵亡殁。

群臣山呼万岁隆恩。

之后,兴安又宣了第二道旨意,给今日在场的朝廷重臣们俱赏赐“箱库”一份。

朝臣们:诶?意外的惊喜节礼哎。

就跟后世过节会发过节费或者是福利一样,大明也差不多:凡立春、元宵、端午、重阳、冬至等重要节日,朝廷也会发节钱,京中官员混的好的,还能在宫廷赐宴的名单上占个名字。

但之前中元节倒是没发过东西。

毕竟,这个节日比较特殊。发东西似乎不太吉利。

不过这次皇帝的赏赐,也比较特殊,赏赐的是富豪之家中元节常用的祭祀之物,箱库。

所谓箱库,也可以叫做衣箱银库,就是把冥纸装在纸扎的大箱或者库房中,一起烧给地下祖宗们。主打一个阔气——看,别人烧一扎纸钱,我给我祖宗烧一个银库!

从前宫中倒是没有赏赐此物的旧例。

不过官员们很快想到:大概是这次中元节他们得加班商议军国大事的缘故,皇帝体贴他们耽误了自家祭祀,所以赏赐了皇家祭品?

好哎!

朝臣们欣喜收下。

这可是皇家箱库啊,烧下去给祖宗们:看看,儿孙们出息啦,给你们烧的可是有皇家印戳的银库啊,拿给别的鬼看看,让别的鬼羡慕去吧。

‘祀’礼完毕,便要去议‘戎’事。

大明君臣们衣裳都不用换,直接转场去开朝会。

从奉先殿到上朝的奉天殿,尚有一段距离。

姜离也没有上帝辇,而是准备溜达着过去。群臣本来就得步行,现在更是浩浩荡荡跟着皇帝往奉天门走。

才走出去几步,朝臣们就见皇帝忽然停了下来,回头道:“于尚书。”

明朝臣子无论是上朝还是日常走位都分文武,文官居左(上朝走左掖门),武官居右(走右掖门),排序自然按照官职大小。

于谦正走在文官前列,与吏部尚书王直,户部尚书王佐一起低声商议瓦剌事。

倏尔见皇帝停下叫他,就走过去见礼:“陛下。”

皇帝笑吟吟道:“于尚书陪朕一并走走吧。”

于谦落后一步走在皇帝身侧。

帝王仪仗的红纛投下一片阴影。

走了没两步,于谦就听皇帝开始了诗朗诵——

千里茫茫草色青,乱尘飞逐马蹄生。

不知何代开军府,犹有当年统幕名。

于谦在听皇帝念这首诗的过程中,学霸的脑海就已经下意识完成了检索,这是……元代陈孚的诗词。

姜离转头道:“这位陈孚还是于尚书的老乡呢。”都是浙江人。

而她忽然想起这首不太出名的诗来,正是因为里面提到的地名——统幕。

统幕镇是唐代武德年间的名字了,近千年岁月流转朝代变迁,地名也发生了改变,逐渐变成了土幕,最后变成了土木。

永乐年间,于此地置堡(军事据点)。

成为了——“土木堡。”

姜离念出了这三个字。

于谦敏锐察觉到,陛下的语气有些复杂。

且很快道:“于尚书给我讲讲土木堡吧。”

这令于谦微微困惑。

是,自古以来,土木就是个军事相关的颇为要紧的据点。尤其是现在国都在北京,从京城出居庸关,再经榆林-怀来-土木-宣化-张家口,是很要紧的一条通往草原的干道。

但,同样的军事据点有数十个,土木堡也只是之一罢了。

论其重要性来,肯定不如宣府大同等重城,不知皇帝为何单独拎出土木堡来问。

但西北所有城镇边防、军站,甚至每一座瓮城、关城、烽火台于谦都铭熟于心。

听皇帝特意问起土木堡,他也就很快将土木堡如今的军防事汇报了一遍,又道:“与其余城镇不同,土木堡的地形有些特殊。”

于谦抬起双手,双手手腕靠在一起,手掌分开,很形象的做了个地形展示:土木堡附近的石河沟呈喇叭状,最窄的喇叭口若是守不住,敌军可就冲破居庸关直奔京城来了。

换句话说这里的地形,如果被埋伏,撤军都难。

况且,土木堡到底只是‘堡’级别的军站,也容不下大军驻扎。比起来,二十里外的怀来县城,城池高大防御稳固,是重镇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