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96节(2 / 2)

加入书签

先反应过来,他笑着说道:

“大唐三百年国运,这颜真卿和柳公权,现在指不定还没出生呢!”

房玄龄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他有些哭笑不得摇着头:“糊涂了,总觉着一提到唐,就是我们这时候。”

“谁让天幕总说千年,千年?王朝更替都算不上什么,可对我等而言,五十年,就已经过去整整一代人了啊——”

杜如晦说的有些唏嘘。

个人之寿去对比漫长的人类历史,扑面而来的便是无力苍凉之感,杜如晦不想在冬至末尾说样的话题,他笑着道:

“说起来,现今天幕放出颜、柳这两位后唐大家的真迹,不知道多少姓颜、柳的人家,也要起这个名字了!”

杜如晦顿了下,脑海中浮现出一堆‘颜真卿’‘柳公权’互相争论书法之优劣的场景。

“噗——”

这个损友啊!

【中国传世名画很多,写意写实人物山水风景花鸟鱼虫范围太广,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up主只说个人最喜欢的是清明上河图吧。

古代的史记惜墨如金,文物也多为帝王将相所留,这使得我们大多只能看到上层人士个人生活,极少整体的看到古代百姓生活,而北宋画家张择端在长达五米的纸上,记录了都城汴京的一貌。

它不仅是当年繁荣的见证,更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如此直观的看到当时的上至达官,下至百姓的服饰、出行、劳动、建筑、商业发展……】

伴随着天音,天幕上,一张长长的黄色画卷展开,而后又从头到尾缓慢移动,让所有人都能清晰的的看到那画纸上的一切。

唐朝,皇宫

“北宋?”

唐后的朝代,这显然让李世民上了心,他细细观察起这幅画,想要看看宋时首都到底有多么繁荣。

这一看,画上的北宋还真的是屋宇鳞比,商船云集,百姓各居其业,颇为盛世之景。

只是看着看着,李世民突然觉着有些不对。

“城防涣散,守备懈怠,船过桥险,这画……不简单啊。”

李世民果然充满了帝王的敏锐,宋时以画呈民情之事颇为兴盛,张择端也是想通过此画向宋徽宗暗示当时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可惜,宋徽宗只想沉迷奢侈和自己享乐,甚至不惜放纵蔡京等人打着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他这样的人,即便是看出了这幅画中的问题,也是无动于衷。

李世民不知这是一副‘悲画’,反而觉着,这样的画作,更能让人直观感受民间疾苦,激励自己改进,他对着身边的长孙皇后问道:

“观音婢,你说,朕命画师走访天下,多画些这样的画来,如何?”

长孙皇后略一沉吟,摇了摇头:“只怕,最后画的不是民间疾苦,而是一片歌舞升平。”

“这倒也是。”李世民稍做一想,便明白长孙皇后所说必定会成为现实,毕竟,哪个地方官员愿意将地方上的问题展露出来,这岂不是明晃晃的说自己理政能力不行嘛!

他有些失落的摇了摇头,道:“那便算了。”

只是想着北宋能有这么好的传世之作,而大唐却没有,李世民实在是不甘心。

看出这点的长孙皇后微微沉吟,又道:“圣上若想留些画作传与后人,也不是不可,只是——

“我知。”李世民摆了摆手:

“不加体察民情,只以平常画纸,记录大唐河山和百姓劳作便可,虽不为传世名画,却也是大唐之景,若能流传下去,也能佐证我大唐盛荣。”说到这里,李世民又来了兴致,他道:

“要是能将此事定下来,十年一画,将——如今三百多个州,不可不可,州太多,画起来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还是等州县重新设之后,再画为妙!”

唐朝,民间

百姓民众看不出画中的暗喻,他们注意力放在了画中的人上,看着农夫挑担、码头工人卸货、茶馆里忙碌的掌柜和伙计,以及正准备去算命的先生这些和自己一样或者息息相关的人,心中逐渐涌动出几分莫名的情绪。

原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被画进画里,传于后世!

【而随着造纸技术的成熟,科举制也终于有了实行的基础。

这是封建社会下,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它唯才是举,不看出身,使得大量的寒门也能通过考试做官施展抱负。

在科举制初期,也就是唐宋阶段,它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