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41节(3 / 4)

加入书签

多的是尴尬——这自己给自己的小说点评, 好像怎么着都不合适吧?

但是师父有命, 弟子怎敢不从?从小深受天地君亲师思想影响的季恒,只能听从。

略微思考了一下, 季恒才缓缓开口:“可以看出来,写这本《斩江湖》的作者肯定是受过金庸老先生的熏陶的,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已经算是独创了一个门派和一个世界,其中各式武功之玄妙、各路门派之划分,深入人心, 《斩江湖》在这方面肯定是有所借鉴的, 否则写不出那些如此精彩绝伦的打斗场面、那么多江湖门派的势力纷争。”

袁成刚不屑地悄悄撇撇嘴,心中暗道:说白了不就是抄么,还说什么借鉴,用词倒是雅,不过就是一本抄袭之作, 还在那边点评什么点评,浪费时间。

想到这里,袁成刚还偷偷翻了个白眼,正好被王怡柔看到了,气的想要捶桌,也有点生起了季恒的气:明明自己也在看这本小说,还特意托关系弄来了成书,居然没有大肆吹捧一下,这个同学看来也有点虚伪,不敢在陈教授面前表达自己的喜欢,哼!

季恒停顿了一下,见陈教授和蔼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季恒才接下去道:“借鉴和抄袭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借鉴是为了将自己的文章有更好的故事体系,能升华自己的思想,是对金庸老先生的追随,而抄袭,则是将别人的故事照搬照抄,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是无法接受的。《斩江湖》这本书有借鉴,但无抄袭,故事完全是原创的,人物、情节、布局都出自季独行自己之手,也有他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说成抄袭,我觉得是不恰当的。其实莫说《斩江湖》这本小说了,古人也有很多在文章诗歌中借鉴的行为,最后流传下来也是广为人知的不朽佳篇。”

陈教授来了兴致:“哦?那这位同学不如举几个例子来听听看。”

季恒饱读诗书这么多年,各路名家典籍早就铭记于心,这点小考验自然不在话下:“比如说我们很熟悉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经典: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其实就有借鉴杨广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的意思: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的意思。”

季恒举了这个例子,底下很多的同学都有不赞同之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如此脍炙人口的绝世之作,杨广那个暴君所作的诗歌怎么又可比性?可是稍微有点文学常识的人也知道,杨广这首诗确实在张若虚之前,而且读起来的时候,确实有那么点借鉴杨广前作的意味。

“如果说这首诗还不够直观的话,在温庭筠的《更漏子》里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等到了李清照的《声声慢》里面,就变成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里,就有陶公依依墟里烟的影子,这些其实都有着借鉴的影子在,也正是有了这些借鉴,才将我们中华的文化艺术一代代地拔高、一篇篇的传世之作得以流传下来。”

季恒的话音落下,教室里众多的学子都已经完全被镇住了,就连袁成刚都有些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毕竟能像季恒这样论古道今,如此自由从容的人,那是有多少的文化积淀在里面啊?

他们是高考恢复后第一届的北大中文系的学生,肯定是全国学子中的佼佼者,但是到底那十年中文化断层的厉害,即使他们刻苦勤奋、有着过人的天赋,但是在很多文化积累上、学识深度上,还是有很多欠缺的。

而季恒,给他们展现了一种真正的文人风骨,展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陈教授对季恒的回答非常的满意,忍不住询问了名字。

“我叫季恒。”季恒回答完毕之后,就坐了下来,没有看到陈教授脸上一闪而过的神色。

原来他就是季恒!

陈教授心里头喃喃道,他是拿到了他们中文系班上所有学生的综合分数的,一共三十七个人,最高分就是叫季恒的学生,看来能考到最高分,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陈教授走上了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做起了自我介绍:“我叫陈文凯,你们可以叫我陈教授,老陈,陈老师都行,在我这里,我们既是师徒又是朋友,毕竟孔子都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能你们也得教我一些年轻人会的东西呢!譬如刚刚,我听了季同学一番发言,也是有所获有所得呢!大家说是不是?”

很多人都暗暗点头,忍不住又朝季恒看过去,尤其是班上好几个女生,已经偷偷看了季恒好几回了,毕竟季恒长得斯文英俊,又那么有才华,还真是符合众人对“才子”的想象。

然后陈教授又让大家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季恒发现这个班上其实还是以北京的同学居多,光北京本地的人就有十六个,剩下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些人可能连普通话都说的不是那么标准,引来了北京本地几个人的嗤笑。

这些都落在陈教授的眼底,不过他笑而不语。

让季恒比较有印象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