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215节(3 / 3)

加入书签

无故不得缺席。”

这么说来,那个时候杨一清的意见也就是阁老的意见了。

王鏊和韩文面色不变,他们先前心里一点想法没有那是骗人的,到底是自己还是另外一人,其实他们自己也想,现在好了,花落别家,不过皇帝的这套手法确实新颖。

因为人说到底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自己手中的差事有什么难处,肯定是希望能得到皇帝的支持予以解决。所以杨一清所提的建议,大概率就会和边疆有关。

皇帝绕来绕去,最终的目标还是两个字——朝堂。

他要解构文臣对于朝堂的把控,使得武将有可以发声的渠道。确实巧妙。

说起来皇帝也就是十五岁的少年,却接连不断的有令人称绝的政治智慧,实在是不可思议。

而杨一清、丰熙、郭尚坤三人此时也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在意为不为刘大夏求情这件事。

因为立下这样的大功,使得皇帝能够名正言顺的破例的机会实在不多。错过了这一次,对杨一清个人来说就是政治前途的事儿,皇帝也不会很在意。但若真的发生,真正的影响却是在今天,这才是皇帝在意的!

丰熙望了望那个年轻的身影,他站在群臣的注视之中,是如此自信。

“杨卿,你要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这是皇帝的大计。

杨一清不敢乱来,唯有深深叩头,以谢君恩。

“臣杨一清谨遵圣命!”

皇帝转向李东阳、谢迁二人,“李阁老、谢阁老,你们两位往后要辛苦些,西北不能没有杨应宁,这是真正的军国大事。”

“遵旨。”

李东阳和谢迁想的是:杨一清后来居上,已经走在了王鏊和韩文的前边儿。

入阁这种事是很讲究先后顺序的。

他们这两人,再怎么样都是先帝的老臣,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不是皇帝提拔起来的,皇帝感觉上总是差了一点。

所以或早或晚,他们都会步刘健的后尘。再说句不好听的,他们不走,王鏊、韩文往哪里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