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566节(2 / 3)

加入书签

朱厚熜叹道:“确是非常之时。只是这次朕本有意订立公约,大明册封藩国与否,却不能如过去一般只从诸藩所请了。眼下只是商议根除倭患大计,倒不能就此为琉球埋下父子大位权柄隐忧。毛将军,你为使臣,就由你来从权计议,待订立公约后与朝鲜使臣一同与大明商议吧。”

这番话,听得不少人微微低了低头。

琉球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大明皇帝还不能直接给他们的王储一个许诺。

如果后面琉球那边的倭寇被赶走,琉球王国还会存在吗?

现在,大明反倒像是在支持毛龙吟这个臣子先掌权。但如今的情形下,琉球这个王储还只是个孩子,表面上让毛龙吟来代表琉球也十分正常,说不上什么。

不管如何,在这场赐宴上,大明皇帝倒是公开表达了征讨日本的意愿。

既然如此,诸藩国倒不过分担心了:大明虽强,但那日本也不是好拿捏的软柿子。

蒙元昔年不也强得离谱?两度远征日本都没收获实际成果。

而日本那旮沓上,听说各路诸侯已经厮杀了大几十年。谁家麾下没有百战精兵、凶悍不已?

强大的大明既然选择了日本作为这一次第一个动手的对象,必然是要分出不少精力的。

另一方面,漠北的强敌仍在。

总不能这种时候,大明还要几条线同时作战吧?

只要熬过了这几年,大明也必定要面对征讨日本的善后问题。胜了,要先好好经营东洋秩序;征讨不顺利,那就更好,大明没精力管他们了。

面对如今这位大明天子,弱小的藩国只能选择熬下去。

熬下去,就有希望。

他也快四十岁了,越老精力越不济,越可能突然就撒手人寰。

于是大家齐声表示:我们支持大明根除倭患,还大明宗藩一个安宁!

反正他们只用出吆喝。

老严小严齐出手

让人重视的实务“标准”白纸黑字写在两份文件上。一份名为寰明贸易协定,一份名为寰明诸国大同倡议。

但真正影响深远的思维标准,此刻极少有人能意识到。

诸国诸国,你至少得是符合大明定义的国,需要有明确范围的疆界,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

仅这一条,其实此刻许多以大小部族大致黏合在一起的所谓藩属国就不符合定义:至少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更主要的是:过去朝贡臣服就能获得安宁甚至利益的模式,将由这个寰明贸易圈来取代。

既然是讲贸易,那么讲的就是钱,是货,是实利。

在大明这些已经饱受皇帝财会专业知识摧残的大明官员面前,诸藩使臣只有懵懵点头的份。

许多东西,你拿得出一套周密严谨的方案,别人拿不出来,你就显得专业、靠谱。

何况此时,地位不对等。

这种不对等并非纯指兵强马壮,而是市场需求和技术产能。

对诸藩来说,大明是最大买方:在庞大的原材料需求面前,能供应同一种货物的可不止一家。买家要求了质量标准、计量标准,卖家自然只能按需求来提供货物、比价出售抢份额。

对大明来说,诸藩都需要大明的“制成品”:铁器、盐茶、丝绸、瓷器、新的工业品……哪一样没有经过加工、需要技术?但大明自己的需求同样大,能供销诸藩的量也有限。

这其中,还有一个面对着整个欧洲市场的葡萄牙与这些藩属国争抢大明有限产能下能外销的产品。

总之,大明只认大明新钱。

整个贸易圈的交易规模总量太大了,若是各地都拿当地那些冶炼技术高低不等、纯度不一的金银铜来算,哪里算得过来?

对了,金银铜矿石,或者铸好的外藩钱也可以卖给大明。怎么计价,大明自然也提供了一套数字和工艺检测都令人一眼瞧着便肃然起敬的标准。

寰明贸易协定,就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

而寰明诸国大同倡议,则关系到另一件大事了。

“订立贸易公约后,先试行三年。想必这些天,诸位也听朕的大臣们讲明了其中道理。”

这次朱厚熜再接见他们,则是在国议殿内。

“国有国民,居于国土。治理国民,从来不是简单事。中国强盛数千年,也是从部族林立而至一统,再又不断因时而变、改制强国。这个过程,就是千头万绪的国事,每一件都理得越来越仔细的过程。”

大明慈父看着他们,语气极为诚恳:“大明为诸藩宗主,实盼着诸藩也能跟上来,在治国理政上也有进步。须知,时代已经变了。从前车马慢,山险海凶。部族之间、国与国间,领地不清,属民不清,往来只有刀兵、使臣。那种情况,自成一统,可以数百年不变。但现在呢?”

朱厚熜说的也都是实情。

人口总体上是繁衍得越来越多了,生存空间难以避免地会彼此挤压,于是便有摩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