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736节(1 / 3)

加入书签

而后张安世想了想,又道:“若是一般的疾病,往往有潜伏和病发的时间,既是南方的瘴疾,这至少说明,汉王和赵王殿下,应该在安南开始传染。而他们自安南到松江口,才开始病发,可见此疾的潜伏颇长……”

朱棣只听得心烦意乱,却依旧强忍着繁乱的心情,继续屏气静听。

张安世随即看向那宦官,询问道:“同船的,还染了几人?”

“这……大抵有七八个。”

“七八个?”张安世道:“同时病发吗?”

“是,大抵是同时病发。”

张安世认真地想了想,便道:“那么,这就应该不是靠人之呼吸来传播的瘴疾,若是呼吸传播,同船这么多人,应该都会陆续病发。人在船上漂泊了一月之久,船中肯定也有老鼠的,照理应该也非鼠疫。”

张安世边道边下意识地微微地低垂着思索着,口里接着道:“会不会是蚊虫传播呢?正因为是蚊虫传播,所以在安南登船之后,汉王与赵王殿下人等,便已感染。等到登船之后,海中没有了蚊虫,自然这瘴疾也就无法传播下去了。”

朱棣道:“到底是什么病?”

张安世道:“臣没有见着病患,自然而然……也就不敢断言,不过……极大可能……是疟疾。”

疟疾可不是小病,朱棣对此深以为然,他是带兵打仗之人,当然知道许多兵书之中流传下来的恐怖传说。

曾在东汉时,马援带领八千汉军,南征交趾国,然而却落得个“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的惨烈结局。也就是说,此病一发,带领的军队便死亡接近一半。

当然,朱棣所不知的是,后世有一位一生作了四万余首诗,也即是每日平均产量能高达一两首的某皇帝,也曾数次进攻缅甸,都因疟疾而受挫,甚至导致“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的士兵死伤。

这种可怕的死亡率,可谓是骇人听闻。

而各藩国往西洋的时候,其实并不畏惧当地的土人,因为他们的军事知识以及武器都远远超过了当地土人至少一个时代,而巨大的伤亡,往往都来自于瘴疾,尤其是疟疾最甚。

这病一旦病发,就几乎形同于是赌命了,死亡率极高,即便不死,这命也去了一大半。

朱棣看向那宦官,急道:“现在汉王和赵王在何处?”

宦官道:“禀陛下,太子殿下已亲自预备了车船乘舆,火速将两位殿下以及其他的病患,紧急送来京城了。”

“这时还熬得过舟车劳顿吗?”朱棣怒喝。

宦官吓了一跳,硬着头皮道:“汉王殿下说……若死,至少也该面见陛下。赵王殿下……殿下也是这个意思……”

朱棣叹了口气。

张安世在一旁道:“陛下,请立即下旨,命人将两位殿下不必进京,而是直至栖霞码头送医。”

“栖霞?”朱棣带着询问的目光看着张安世。

张安世道:“医学院,或许可以救治。”

朱棣眼眸微微亮了几分,好像一下子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忙道:“对呀,一百多万两银子呢,可有把握吗?”

张安世有些尴尬,他不敢说有十成的把握,因为张安世也无法预料,等送到的时候,是否已经病入膏肓。

于是他只好折中地道:“臣尽力而为。”

朱棣边立即朝那宦官道:“速去。”

朱棣说着,急得如热锅蚂蚁一般,转头却看向一旁早已吓得脸色苍白的亦失哈道:“先不要报皇后。”

亦失哈道:“奴婢……奴婢遵旨。”

朱棣随即又道:“朕现在起驾去栖霞。”

张安世忙劝道:“陛下,两位殿下至栖霞怕还有一些时日,陛下不必心急……臣这边照应着即可。”

朱棣张了张口,最终没有说出那本想反驳的话,而是挥挥手道:“去吧,去吧,你赶紧去准备。”

张安世再不迟疑,立即出宫。

……

“解公,解公……不妙,不妙了。”副使匆匆而来。

鸿胪寺中,解缙正埋首伏案,在修书。

最近他的书信有很多,大多都是同乡们听闻他回到了南京城,纷纷写信来问候的。

对此,解缙很热衷,别看这只是小小的一封书信,这书信背后,或者是能给解缙这样的人物修书的背后,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读书人这样简单。

一个这样的读书人背后乃是一个大家族,直系近亲就是六七十人,若是再加上各房的妻妾等等女眷,那又是上百人之巨,倘若再加上世仆,可能上千人规模都有。

解缙反复地修书宽慰他们,表示江西的事他略有耳闻,对此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又勉励他们,此时要忍辱负重,含泪隐忍,切切不可与官家为难。否则……锦衣卫一至,可能又是灭门之祸,再在这回信之中,提及一下太祖高皇帝云云。

这书信,与其说是宽慰,倒不如说是恐吓。

江西这边已经历过了一番清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