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161节(2 / 2)

加入书签

朱棣兴趣浓厚,刚要继续追问。

那李希颜和胡俨却都急了,忙道:“那阳明先生现在何处?”

“过世了。”张安世道:“他说我张安世骨骼清奇,且平日行好积德,如今他有一门学问,愿倾囊相授。”

“……”

百官交头接耳。

张安世继续道:“我当时便说,不可,我乃外戚,不学孔孟,学来也无用。他便说,光大儒门,非你不可。”

“……”

张安世道:“我便说,我年纪太轻,只怕无法领受你的学问。他大笑,说我观天下众人,你虽年轻,可论聪慧却是万里挑一。”

“我又说,外间总有人诽谤我的名声,只怕我学了你的东西,反要遭人诘难。这阳明先生便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高于众,人必非之。别人妄言,与你何干?我之所学,博大精深,不在乎人言。”

“我便又说,为何非我不可,我实在惭愧的很,只怕要辜负你的期望。先生便说,当今皇帝,乃是圣主,你当得我平生所学,将此学问发扬光大,到时自有人匡扶圣主,造福社稷苍生。”

群臣议论得更加厉害了。

不过方才还有敢低声骂鬼扯的人,而现在说话却是小心了。

朱棣听罢,虎目微微阖起,嘴角不经意地露出微笑。

是真是假,重要吗?至少看这样子,还真有极大可能是真的,不然张安世他如何能教出一个会元,又如何能连李希颜这样的人都佩服?

圣主?

朱棣心里嘀咕,不知这阳明先生口中的圣主,是不是可以和李世民相比?

毕竟朱棣的身份,其实是有极大缺陷的!

他是篡位登基,一个篡位登基之人,天然与儒家的根本思想违背。

这天下的百官和读书人,虽然口里不敢说,可是这心里头怎么想的,就不是朱棣所能控制的了。

现在一个这样德高望重的大贤人给朱棣定性,对朱棣而言,不是什么坏事。

张安世此时又道:“自那之后,我便每夜向先生学习,只是数月之后,先生对我说,他寿数已尽,只怕不能再教授我了,而我聪明伶俐,自然已经出师,于是和我告别,自此再不见他的音讯。”

顿了顿,张安世接着道:“我真惭愧,得了他的平生所学,却连他的名讳都没有问清楚,他是个懒散的人,说名利不过是身外之物,你只管学我本领,问我名讳做什么?你是我的关门首席大弟子,将来只管光大我门,我便得偿所愿。”

说罢,张安世看了众人一眼,最后道:“差不多,事情就是这样,其他的……我便不知了。陛下……臣没有惹什么麻烦吧?”

君臣们死一般的沉寂。

其实这东西,是没办法证伪的。

而且很多事实确实就摆在眼前,你不得不信。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位阳明先生,这样的大贤人,怎么就瞎了眼,挑了张安世这么一个货呢?

“咳咳……咳咳……”

大殿之中,此起彼伏的咳嗽。

朱棣挤出笑容:“这是机缘啊。张卿家能得这样大贤的倾囊相授,是你的运气。”

张安世道:“其实臣才疏学浅,也没有多少德行,只是那阳明先生,非要这样夸奖臣,臣惭愧的很,一想到这个,便夜不能寐,会不会是那阳明先生看错了人……可阳明先生说他阅人无数,说读书人之中,有投机取巧的,有妄自尊大的,还有只晓得死读书的,唯有臣……外表虽轻佻,内里却是集德智礼仪信、温良恭俭让于一身,实是什么万中无一的人才,哎……真是惭愧啊。”

“……”

倒是朱棣大喜道:“人不可只看表面。若是表面,那天底下谁都是有德之人,终究还是要看内里吧,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便是如此。”

当下,朱棣道:“这阳明先生确是大才,是至贤之人,你不要辜负他的期望。”

勉励,散朝,一气呵成。

张安世害怕被人围攻,连忙又急急忙忙地出宫去。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