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502节(2 / 2)

加入书签

李跃加封慕容垂都督秦凉湟诸军事,使持节,伺机进攻龟兹。

安排好这一切,秋收已过。

关中传来好消息,在王猛的励精图治下,关中终于迎来一场丰收,收粮四十七万石。

崔宏在朔州也是立竿见影,今年出栏的牲畜高达五万头。

看似不多,但第一年就能有这么多,已经相当不易,任何事都是开头难,牧监的框架既然搭建起来,以后就会有源源不绝的牲畜。

除了牲畜,还有四千多匹优良战马。

有关中粮草、牧监牲畜的支持,这场大战也就不缺粮草了。

李跃让他们的粮草和牲畜全部送往敦煌,提前为大战作准备。

梁国正处于战力巅峰期,国中上下一心,李跃为阵亡的使节举丧后,将士百姓同仇敌忾,皆欲报仇雪恨,人心可用。

运河

就在李跃的注意力放在西边的时候,南边却出事。

这几年校事府、鸿胪司不断渗透和宣传,以及各种惠民之策的吸引,荆襄人心逐渐转向大梁。

在年底忽然就有两千多户偷渡汉水,逃亡南阳。

两千多户,将近一万百姓,在这时代绝不算少。

晋军出水军拦截,秦彪、糜进亦纵骑兵救援,两边在谷城爆发一场激战。

晋军损失三十多艘战船,但梁军伤亡八百七十多骑,皆为晋军战船重弩所伤,不过好在掩护大部分百姓顺利渡江。

桓温立即警觉起来,率精锐从濡须返回襄阳,开始严查细作,缉拿说书人。

若不是得到荆襄豪强的协助,连杨略都险些被生擒。

“江东人心已经转变,可喜可贺!”常炜更关注江东一些,毕竟只要晋朝存在一天,始终都是大梁潜在的对手。

“杨略都熬了三四年了,襄阳就是座铁城,也该融化了。”

李跃看着杨略送来的奏表。

按照他的意思,如此朝廷南征,城中会有豪强、军户响应,里应外合,只有桓温不在,有六成把握攻破襄阳。

但如果桓温一直呆在襄阳,则只有两三成。

毕竟襄阳是桓温的大本营,多年的威望压着,豪强和军户心底打哆嗦。

不过攻下襄阳,不等于就灭了江东,只是打开一个缺口而已。

“先西后北再南,大战略不变。”李跃心中默默盘算着,六成胜算还是风险太大,更何况桓温就坐在襄阳。

要么不不出兵,要么必胜。

常炜道:“江东内有谢安,外有桓温,相得益彰,江东至少还有十年国祚。”

江东这种门阀共治的体制,虽然烂,却能维持晋朝这艘破船摇摇晃晃的向前划。

每每有权臣试图越界时,其他士族门阀不是拼命拖后腿,就是群起而攻之。

王敦、苏峻皆是如此。

现在的桓温也面临这种状况。

“只要桓温还想进一步,总会有机会的,传令杨略,不必急于一时,校事、鸿胪吏先蛰伏起来,保存实力。”李跃心态越来越稳健。

别看江东现在一副半死不活的衰样,却还是有些战力的。

这一场摩擦就能看出来。

晋军反应迅速,水军颇为精锐,竟能伤到这么多的黑云骑兵。

当然,南征最大的问题不是水军,也不是长江天堑,梁国水军这几年也成长起来了。

问题在于气候、水土,黑云军大多是河北人,不一定适应江南气候。

赤壁之战,魏军就多死于瘟疫和疾病。

而且眼下还没到南征的时候。

到了年底,李俭又上表,想要在关中多呆一年。

不过这次李跃拒绝了,身为太子久留在外并不是什么好事。

两年时间,该见识的都差不多见识了,跟王猛的关系处的也差不多了,一国太子不能只会种田。

与王猛之女王兰芝定亲之事也谈妥了,不过二人年纪太小,还要再等上一年半。

此事传开,无疑是对寒门庶族派系的一次激励。

很多人逐渐明白皇帝的心意,王猛入尚书台之事,也就成了板上钉钉之事。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