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10 边文礼攘臂不齿(1 / 4)

加入书签

张邈问道:“取济阴的时候到了?”

陈宫精神焕发,神色上俱是兴奋,但见他高冠儒服,一手背於腰后,一手拈着万潜的回信,挺身直立堂上,颇有玉树临风之态,语气里充满了大事将成的喜悦,说道:“是啊,明公!”把万潜的信在手中晃了两晃,说道,“明公,这是万潜给我的回信,他愿意做明公的内应了!”

张邈闻言,亦不觉微微一喜,说道:“哦?是么?”落目在了万潜的信上。

陈宫趣步上前,把万潜的信呈给他。

在张邈看信的时候,陈宫说道:“明公,万潜在信中说,公之族人张长,无故为高素杀害,而荀镇东却不治罪,唯令其髡发代首而已,荀公达对之,更是默然无言!刘馥在济阴,又杀乘氏豪杰李操!且闻徐卓在济北,招徕盗贼,而以良民之田授之,着实把济北搞得怨声载道。明公族中的田地,就被徐卓以种种名义抢走了不少,济北国中的士绅进言劝谏,徐卓竟不听。凡此种种,无法尽举,荀镇东的暴虐不仁,驱虎牧羊,通过这些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万潜因幡然醒悟,痛改前非,既感伤鲍允诚不降宁死之壮烈,又怜痛我兖人之受蹂躏於徐州铁蹄之下,郡县为之残破,遂愿弃暗投明,拨乱反正,从投明公,甘为明公内应!”

“徐卓在济北”云云,万潜於信中写的那些内容不算造谣,但那只是从他的立场和观点看去而得到的结论,如是换个立场或者观点,比如从百姓、“盗贼”等的立场去看,那么得出的结论,却会是万潜的结论截然两样,完全不同的。

那些万潜信中所谓的“盗贼”,实际上不是真正的贼寇。

不错,这些盗贼也有扰乱地方,抢掠百姓的恶行,可便在不久之前,这些盗贼却也是百姓的!唯是因了黄巾入侵,烧杀抢掠,使本就贫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们受到战乱之祸,以及与黄巾交战的兖州州兵到济北后,虽是州兵,然因后勤补给跟不上等等诸多的缘由,很多的行径却与黄巾无别,也一样是到处从民间抢掠粮食等物,并硬拉民夫,等等,故是使得他们又遭兵灾,实在是活不下去,走投无路了,因乃才聚众成贼。

徐卓到任济北国以后,经过认真的调查,弄清了境内那些大小诸股贼寇们的来历,知道了他们与“黄巾贼”不是一回事,——黄巾军虽被朝廷、官军蔑称为贼,但实际上他们与“贼”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贼是什么?抢东西、杀人放火、欺凌侵害百姓,此可谓贼;黄巾军则不同,黄巾军也有危害地方的行为,但这些不是他们的主干,换言之,这些不是他们起兵的目的,他们起兵的目的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要改朝换代,用后世的话,是要打倒那些压迫他们、剥削他们的人,虽然他们此前的大首领张角富比王侯,实也是压迫剥削他们的那些人中之一员,可不管怎么说,他们起兵的号召,是建立一个以《太平经》中所描述之理想国度为蓝本的新世界,是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的;并且他们“危害地方”的行为,相比贼寇,也有一个重要的不同,那就是贼寇们欺负的对象多是寻常小民,而黄巾军收拾的则多是士族大姓。时下的士人们在说到黄巾军的“残暴”时,通常会重点指出“其所过之处,郡县为之残破”,这倒是与万潜在信中指责荀贞的那句“郡县为之残破”一模一样,却有一点需知,此个“郡县为之残破”,主要说的不是细民,而是指的郡县中的士族、冠姓。

既弄清了境内那些大小各股的贼寇,本亦是良民,与“黄巾贼”不同,他们不是要造反的,也就是说,与地方郡县官方之间,两者不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而是“内部矛盾”,徐卓出於兖北历经大战,民户已经凋零,急需充实县乡民力之因,遂与济阴郡的刘馥不同,就没有采取武装剿灭的手段,而即采取招徕善抚的政策,在各县、乡、亭悬挂榜文,明示与诸股贼寇,只要他们主动投降,便既往不咎,并且还分给他们田地,如果愿意当兵,搏杀个富贵出来的,亦许其从军。

却那济北国境内,数遭战乱,先是黄巾侵略,继而李瓒、江鹄等与鲍信大战於寿张,国内的百姓死伤深重,空出的无主田地为数不少,徐卓好端端的,不拿这些田地分给愿意投降、从良的贼寇,按万潜信中的话语,偏偏他为何要“以良民之田授之”?

实际上,徐卓拿来授予从良贼寇们的田地,本来就是那些无主的田地!

只不过,在这些田地没有主了以后,当地的豪强、右姓,依仗势力,抢先下手,将其中的膏腴丰美之地,大多抢到了自己的族中。可抢到了就算是他们的了么?

徐卓从小就跟从於荀贞左右,极受荀贞的影响,尽管出於时代的原因,现下乃是世家大族渐渐成形,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荀贞没敢把他前世知闻的那些“政权的基础”、“国家的本质”、剥削和被剥削之类,告诉徐卓,但毕竟爱民之心,——此民乃至百姓小民,还是深深地印刻在了徐卓的心中,他对豪强大姓的这种巧取豪夺,渔利小民的行为,当然不会认可!

所以,他就把这些无主的田地悉数收归官有,有些留备做以后的屯田、学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