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581节(2 / 3)

加入书签

力备战。

这和往常的诸多事情都不同,无论是互市还是军屯,都是真正的朝廷大政。

如果说这两件事情出了问题,除了会对天子的威望产生影响,还会让朝野上下怀疑天子的执政能力,以致朝廷动荡。

所以,到底该如何处理,这個时候谁也不敢胡乱开口。。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瓦剌和鞑靼并无再战之意,这样的话,一切安好,整饬军屯也能继续推行下去。

但是,问题就在于,谁敢赌这个可能呢?

从理智而言,涉及到这种边境局势,哪怕是只有一丝丝的可能,也要做万全的准备。

说白了,叫停整饬军屯的进度,但是如此一来,且不说这般大政一旦停止,想要再重新启动必然千难万难,单就说是瓦剌那边,他们的态度只怕也不会是固定不变的。

想一想吧,那边不过是遣了个使团过来试探而已,大明朝廷这边就急急忙忙的更改大政,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岂不更显得怕了对面?

如此一来,哪怕瓦剌并无开战之意,见到这种状况,只怕也未必不会再起什么心思。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沉吟片刻,二人对视一眼,俞士悦率先开口,道。

“陛下,事关重大,既然如今尚不能确定瓦剌使团的来意,那么,不妨暂缓整饬军屯一事,毕竟,整饬军屯需要诸多准备,尤其是都察院御史的补充,人手齐备才能奔赴各处清丈田亩。”

“如今春闱在即,不妨先做其他准备,待春闱结束,我等也探明了使团的来意,再视情况定夺不迟。”

这话说的正大光明,但是实际上,无非是用了朝堂上最常见的拖字诀。

大明的朝廷,就像一个结构精密的机器一样,如果想要运转的快,可以运转的非常迅速。

但是,如果想要拖延,那么,也可以有无数的理由慢悠悠的推进。

俞士悦的这个办法,应该算是比较中庸偏保守一些的,当然,也是最稳妥的法子。

然而,他的这个法子,却立刻遭到了于谦的反对。

“俞次辅此言差矣,清丈田亩非一日之功,都察院御史人手虽然不足,但是,朝廷也并非一时之间便要所有人共同奔赴各地,所以,春闱和整饬军屯一事,并不冲突。”

这话一出,俞士悦不由有些无语。

我说于少保,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俞士悦当然明白,春闱和整饬军屯并不冲突,但是这是核心的问题吗?

似乎是感受到俞士悦的目光,于谦的脸色也变得有些慎重,沉吟片刻,他继续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朝廷既定大政,那么必然会有重重阻力,如今瓦剌情况未明,若是贸贸然叫停整饬军屯之事,一则引朝野上下猜疑,二则会令边军挟寇自重。”

“再有就是,臣虽未有锦衣卫这般消息渠道,边境近期的异动,兵部也有注意,臣已拟令陕西,甘肃等处地方开始囤积粮草,并拟令备倭军,两江漕军及京营加紧操练,以备不时之需。”

“倘一边境真有不虞,只要边军并非一触即溃,望风而逃,稍加抵挡,则朝廷便可即刻调动大军出援。”

“若是真的到了如此地步,朝廷再采取措施,叫停整饬军屯,亦不算迟。”

这番话说下来,明显是早有准备。

虽然说这段时日,于谦对于整饬军屯的事情看似没有原来那般热切,但是实际上,不过是外松内紧。

这般牵扯整个国家的大政举措,怎么可能没有考虑过各种意外的情况,何况,兵部本就是边境消息最集中的地方。

锦衣卫固然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消息来源更加隐秘,真实,相对而言,兵部的优势,则在于能够拿到的消息更加全面。

这种全面,不仅体现在各处关隘的定期奏报和急报,统一汇总到兵部,更体现在,兵部不仅会接收来自军中的奏报,还会接收地方衙门关于军务后勤方面的奏报。

相互印证之下,于谦能够对这种状况有所预料,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客观来说,于谦的这番话,相较于俞士悦的法子,稍有冒险,但是整体而言,其实还算求稳。

说白了,整饬军屯依旧要推行下去,或许因此会引发边军的混乱,但是,只要把握好度,不让边军产生大规模的哗变,能够一定程度的保持边军的基本战力便可。

至于来自瓦剌的战争的风险,更多的依靠于朝廷调遣军队来解决,而不单单的依靠边军的力量。

但是,如此一来,其实也就意味着,朝廷自身的压力将会大大增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谦的方案,是较为极端的,将瓦剌和大明会开战放在前提条件下,同时保持推行整饬军屯的既定政策下提出的方案。

这固然是未雨绸缪,但是,这种未雨绸缪,却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于少保的决心

乾清宫中,随着于谦的话音落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