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6节(2 / 3)

加入书签

挑了一家人最多的面馆走进去,据说这家面馆开了几十年,从老子传给儿子,现在又要传给孙子了。

两人运气好,刚进去就有一桌人吃完要走,不用和其他人拼桌,要自在不少。

面馆的小二甩了一下布巾给他们擦了桌子,热情洋溢地道:“两位客官来点什么,咱们店里的招牌是阳春面,另有臊子面也很是不错,价格也公道,一个三文一个四文。”

时乐和顾朝朗都是第一次来,便一样要了一碗,小店上菜很快,不过片刻两人已经吃上了。

面碗很大,份量也足,面也很是劲道,汤是用大棒骨熬的,鲜香四溢,不愧是能开那么多年的老店。

时乐饭量不大,吃了半碗已经饱了,顾朝朗端过他的碗两口吃完,招呼小二付了钱,就起身离开了。

出了面馆,两人又去了街道口的点心铺,刚才路过的时候听到里头的伙计在吆喝,今日店里推出一样新糕点,一斤只需十六文,三日内进店购买,一斤还能便宜一文钱,但凡路过的人没有不进去瞧瞧的。

铺子里人声鼎沸,看热闹的多,买点心的也不少,那伙计声音清脆,又响又亮,正在点心架子旁介绍:

“各位进店的客官,今儿店里的上的新点心叫蜂糖糕,是我们铺子里的大师傅新想出来的,用面粉混了多多的沙糖做的,最是蓬松绵软、香甜可口,价格也实惠……”

时乐和顾朝朗在人群后听了,有些意动,今日刚卖了米,有些余钱,买上两斤也不算很贵,便招呼伙计过来,称了两斤,用油纸包成两份。

也不再耽搁,径直往镇子外走,外头的集市是不一样的热闹,到处是叫卖声,砍价声。

两人四处看着,好一会儿才找到一个卖菜种的摊子,摆摊的是一个老丈,发须皆白,身上的褐衣到处是补丁。

时乐蹲在摊子面前,问道:“老丈,您这有些什么种子啊?怎么卖的?”

那老丈见终于有人问,很是激动,“这位小哥儿,我这种子有白菜、萝卜、葱和香菜,都是一文钱一盅,还有辣椒苗和茄子苗,一文钱一把,都是今早刚挖的,保准能种活。”

时乐其实不太会挑种子,苗倒是看着新鲜,份量也算合适,看着这老丈的样子他也不好意思还价,便扬声道:“麻烦老丈给我包上吧,白菜萝卜种子各来三盅,其他的各一盅,辣椒和茄子各三把。”

老丈一下笑得牙不见眼的,“好好好,我这就给小哥儿包上。”说话间已经把菜种分别用草纸包上,和苗一起递给时乐道:“一共十四文钱,您拿好。”

顾朝朗站在侧边,伸手接过,时

乐看着面前的手笑了笑,从怀里摸出铜钱,数齐递给那老丈。

乡下人家买东西少有不还价的,那老丈愣了下,笑呵呵的接过钱,又硬塞了半把辣椒苗给时乐。

时乐拒绝不过,只得笑道:“下次我还来照顾您生意。”

两人买完菜种,又绕到另一半卖家禽的地方,来回走了走,见各家摊贩吆喝的价钱几乎一样,便挑了个看着干净的摊子,是卖小鸡崽和鸡蛋的。

约莫有二十多只小鸡,装在一个大竹笼里,上头盖着块麻布防风,小鸡看着都很活泼,在笼子里吃食也都很积极,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时乐问了价,四文钱一只,比鸡蛋贵一文,大的鸡一斤能卖十四文钱左右,比猪肉还略贵一些,只是小鸡不好养活,怕潮湿,不抗寒,还容易受惊,生病,买回去精心伺候着,一次能养活一半已经是上天庇佑。

时乐也不贪心,只要了六只小鸡,想着能养活个两只就足够,过年的时候杀一只,还能卖上一只,又买了十多个鸡蛋,总共六十三文钱,和老板还了半天价,绕去了两文。

买了小鸡放在背篓里,其他东西都拎在手上,今日便算齐活了,两人去看守的地方牵了牛车,时乐坐在车上,怀里抱着背篓,东西放在脚边,顾朝朗在前头牵着牛,两人高高兴兴的回村。

进了村来到顾大伯家院外,时乐从车上下来,背着东西,又将今日买的糕点递给顾朝朗一份,顾朝朗接过后上前敲门。

顾清正在院子里打扫,听到外头的动静上前开门,一看是堂哥夫夫二人,赶忙拉开门道:“朝朗哥,时乐哥哥,快进来坐,你们这是去镇上回来了吗?”

顾朝朗应了一声,将手里的糕点递给顾清,牵着牛径直走进牛棚。

顾清茫然的接过,看了看往前走的堂哥,又扭头看着时乐。

时乐略微有些无语,这人怎么话也不说,只笑道:“这是今日镇上点心铺出的新点心,我们买了些,送一份给你们尝尝,只不知道味道如何,你接着就是,可不许拒绝啊。”

顾清将伸出去的手缩了回来,也不好再拒绝,笑着谢了,又和时乐约好过两日去找他玩。

顾朝朗将牛车卸下,又将牛牵回棚里,抱了一把草料放在食槽里,拍了拍身上的杂草,转身回到院里,见时乐两人还在说话,他也没打断,只上前接过时乐背上的背篓。

时乐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