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重回高考那一年 第137节(3 / 4)

加入书签

有些模糊,现在还要去想这个明代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当然,抱怨归抱怨,在答题上纪时还是很合格的,他不会因为抱怨就拒绝答题或者一边答题一边心里烦躁,王昌龄还不至于让他这样。

接下来是名句名篇默写题,这一个部分出题要比他们平时月考难些,没有考《论语》上的句子,考的是《诗经·卫风》、《荀子》和《战国策》,不见复关的后一句,纪时不太确定,这句他们平时积累得很少。

可该写的答案还是要写的,不管他会不会。

终于到了纪时最头大的阅读理解部分。

考试进行到高考阶段,纪时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语文答题人了,哪怕题目再有难度,他都能够面不改色地把各部分题目答完,不管怎么说,他觉得难的语文题,难到的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这样一门科目上占据优势的是极少数。

像《卫风》考的这一句,他们班能填出答案的可能不超过五个人。

不管怎么说,他只要把他会的、有把握的题目写出来就好。

阅读理解第一题题考的是阿城的现代文,分析某个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纪时答题的时候已经彻底冷静了下来,考试也进入了后半段,他没有心思再东想西想,整个人已经完全投入到了考试的状态中。

他的确不喜欢答阅读理解,但这并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他的喜欢与不喜欢并不重要。

纪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答,他用笔在试卷上把该圈的重点全部圈了出来,再代入题目,不肯错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之前在月考里是怎么做的,纪时也在这次高考中原原本本地发挥了出来。

时间还有62分钟,纪时的视线终于投向了本次考试的最后一项作文。

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题目纪时从回到高三的第一天就在想,文本里是这么介绍的,说绿色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只记住了绿色生活这个题目,却忘了作文要求里有什么,当然,他搜集了一些和绿色生活相关的资料。

原本他更多的是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但现在想想,可能写成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会更好,因为考卷上提供的内容并没有去强调环保,只是说绿色生机勃勃,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从生态的角度来看,环保这种想法当然也没错。

纪时在构思,是把它写成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散文更合适一些?

也不知道曾泰然会怎么写,纪时猜测对方应该还是会用上爷爷这个人物,以老人家开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那他呢?

纪时不想写得太过高大上,因为这几年苏省的作文虽说有些莫名其妙,但朴实的文风在改卷老师那边反而会受欢迎一点,《绿色生活》这个题目也很难去写什么太华丽的东西。

纪时手撑着下巴,视线盯着黑板上方的时钟,思绪却在飞速转动着。

他脑海中翻滚着多年以后看到的景象,有很多相关的例子,有现实的,也有非现实的,还有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话,纪时决定写一写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

上一辈子他写了什么内容自己已经记不清了,总之他语文分数很烂,作文必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现在,他重新审视这个标题,发现题目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难,也不变态,主题是什么,该有什么思路他也已经有了想法。

写吧。

纪时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的第一句,确定语句通顺之后,他打好腹稿,开始在答题纸上写。

这篇作文他毕竟酝酿了很久,下笔的时候是很轻松的,他觉得重点在于理解作文的要求,不偏题,反正他并不是一类文的水平,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拿高分就行。

考试三 就让他亲自验证一下……

在纪时抓紧时间写作文的时候,考场里其他人也都在加速写着题,今年的语文确实给人一种新鲜感,乍一看过去确实会懵,但每年考试都是如此,一类型的题目刚出来的时候都是新的,只不过被解析、被重点关注再变成各大高中平时练习中的必讲题,新颖的题慢慢才会显得老套。

《绿色生活》这篇作文也差不多,仔细去剖析的话,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不过现在的他们对这方面的概念还比较少,不管怎么说,绿色还算是一个新颖的话题。

但——有章可循。

纪时一边写一边顾虑着字数,字数超太多是不行的,但又不能太少,所以在写主要内容的时候,他根据字数来确定自己举例的数量,他可以举的例子不少,举例子最大的问题在于隔阂感,例子举多了之后情感会自然而然地降一层,写作文的时候纪时其实不太爱用举例子的形式,这样的确会显出自己学识丰富文采斐然,可真情动人在他看来更好。

他仅有的几次作文高分也是靠写家人的话题拿的。

但这个作文题从家人的角度切入很有难度,不是轻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