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盛世文豪 第4节(3 / 3)

加入书签

看主考官的爱好了。

秀才三试,都不考经义,只考“帖经”,即默写。

这“帖经”有填空、有问答,有书中原句,更有必须结合上下文推断。没有一定逻辑能力,仅靠死读书,在最简单的“帖经”这一场,就得折戟而归。

除了“帖经”之外,还有“杂文”、“策论”两科。“杂文”即一诗一赋,“策论”即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余柏林“帖经”“杂文”被陈夫子评价为可直接参加会试,只有“策论”稍逊一筹。

倒不是余柏林“策论”写的不好,而是他对这个朝代了解不深,不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也不知道如何揣测考官、甚至朝廷的意思,导致束手束脚。

除了“策论”之外,余柏林的“经义”更加堪忧。其原因也是他的思想太超前了。

他那时候的经义已经去伪存真,有了极大发展,且符合他当时的社会状况。现在他的经义写出来,就是惊世骇俗。

若是他已经成名之后,到可以著书立说,说不得能成为一世大儒。但现在他只是个小童生,拿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理论,那叫找死。

余柏林于经义上造诣非凡,让他抛弃正确理论,写那些已经证实是糟粕,甚至是前人伪造的学说,其痛苦可想而知。

因此陈夫子对余柏林的教导,多在策论和经义上。

别的学生还在学帖经,他已经在写经义,是以自然不能一同上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