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43节(1 / 3)

加入书签

朱襄使劲晃了晃脑袋,把脑袋里突然冒出来的神奇念头晃掉。

他拍了拍自己靠在墙上蹭上灰的衣袍,走向蔺相如和廉颇。

“蔺翁,秦国养不起几十万战俘,又不可能把战俘送还赵国,那岂不是这一仗白打了?他们肯定会杀俘。”朱襄道,“请蔺翁推举我去见赵王,我想说服赵王献城换战俘。这几十万的赵国人,比几座城池重要多了。我愿意亲往长平,说服白起。”

说服秦王。

朱襄在心里想,秦王应该也已经到长平了。

蔺相如抓住朱襄的衣袖道:“你真的有把握说服白起?”

朱襄道:“总归要试一试。”

赵王肯定会同意。

因为自己一介平民的性命,他不会在意。所以赵王会让自己拿着城池地图去换战俘,让自己留在秦国当人质,等换到战俘后就毁约。

不过无所谓,朱襄本就不是想用城池换战俘。他只需要赵王同意他带着能维持赵军两个月的粮食前往长平,他说服秦王的成功率就很高。

当然,他说服秦王释放战俘的筹码,不只是能为秦国提供粮食而已。

他能帮秦国,比杀了这些俘虏,更加削弱赵国的国力和赵王的威信。

用自己的命。

一个已经在赵国平民间积攒了足够多好名声的自己,在救回赵国十几万人后,被赵王所杀。就算民众再愚昧,恐怕也忍不了这个赵王吧?

白水煮豆饭

当秦国的援军出现的时候,赵王再没有经验也知道,自己就算现在点兵遣将去救援也晚了。

这时赵王后悔没听虞信的进言了。如果当时他不是遣人去秦国求和,而是遣人去他国请求一同攻打秦国,何至于落到现在这地步?

不过赵王虽然后悔,也没有责怪出了馊主意的楼昌。他还赐金给楼昌,让楼昌不要担忧害怕,楼卿的主意本来很好,只是秦人太狡诈不肯讲和,才会如此。

赵王如此厚待楼昌,是因为楼氏原本是嬴姓赵氏的一支。

此事要追溯到春秋时“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婴齐、赵同、赵括(只是和长平带兵打仗的赵括同名,没有血缘关系)是同母兄弟。赵同和赵括与赵婴齐不睦,正好赵婴齐和寡居的侄媳妇庄姬有私情,赵同和赵括就将赵婴齐放逐到齐国。赵婴齐死在了齐国。

庄姬深恨赵同和赵括,诬告赵同和赵括谋反。正好晋国权臣和赵家有仇怨,晋景公也想削弱赵氏,君臣一拍即合,赵家几乎被灭族。然后晋景公让外甥赵武继承赵氏宗主之位和赵氏的封地,赵武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人脉凋零,赵婴齐在齐国的子嗣便回到了赵国。为了向晋景公表明自己没有和赵武争夺宗主地位之心,赵婴齐一脉改为楼氏。

三家分晋之后,楼氏自然比赵国其他贵族与赵王更亲近,算是半个宗室。赵王对楼氏一直很亲近。

不过这亲近也分人。

楼昌一直站在赵惠文王这一边。即使他没什么才华,赵惠文王给他机会攻打魏国几邑,功劳送到嘴里了都没吃下去,还是廉颇替下他攻下了几邑,但赵惠文王仍旧荣养着他。现在的赵王也非常信赖楼昌。

楼昌的同族楼缓颇有才华,曾支持赵武灵王改革胡服骑射。但他是赵武灵王死忠孤臣,赵武灵王被残忍地饿死在沙丘行宫之后,出使秦国的楼缓自然就回不去了。他成了秦国的客卿和相国。

将赵武灵王饿死的主谋之一,辅佐还年轻的赵惠文王的赵国权臣李兑非常忌惮他。秦昭襄王十一年,由孟尝君主导的齐、韩、魏三国攻秦大胜,破了秦国的函谷关,秦国割地赔金求和。李兑趁此机会派人出使秦国趁火打劫,让秦国罢免了楼缓。

新仇旧恨加起来,楼缓更加痛恨如今的赵国。

虽然楼缓不再是秦国的相国,但已经近七十多岁的他,仍旧活跃在收集赵国一手消息的最前线。

战国各个国家之间并没有后世所想的那样多的隔阂,贵族和平民在各国流动十分频繁。

七国权力法理上来源于周的分封,几百年前可能还是一家人。所以这时候的贵族出仕,就像是东汉三国一样,同一个家族的人经常分别投靠不同的国君。他们在战场兵锋相见时毫不留情,没打仗的时候却也经常通信交流感情。

楼缓装作在秦国失意,经常和如今的楼氏宗主楼昌写信吐苦水,表明自己对赵国有多思念,偶尔向楼昌透露一点关于秦国的不痛不痒的消息,博得楼昌信任,然后向楼昌收集赵国的消息。

楼昌也以为自己在向楼缓收集秦国的消息。楼缓透露些什么,他立刻就会告知赵王。于是赵王愈发信任楼昌。

虽然楼昌所提议的与秦国和谈一事没成功,但赵王自己一边和谈一边增兵,也没拿出和谈的诚意。所以赵王不仅没有疏远楼昌,还对楼昌有愧疚。

赵王对自己信任和倚重的人,性格脾气都是相当好的。

赵王先向楼昌道歉,将没有和秦国好好和谈的过错揽了一点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