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673章 对于未来的展望(1 / 3)

加入书签

恰恰如后世的史学家所言,满清能够最后得到天下,除了多尔衮和洪承畴的战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之外,满清能够得到天下确实充满了各种偶然性。

满清在入关之后,士兵的战斗力其实一直是在下降的。

但是满清的战斗力在削弱,而平静了多年的江南,则更加不靠谱。

这一点,徐梁心里是很清楚的。

当初,一些日寇便搅得江南动荡不安,那还是明王朝中后期,在经过了弘治和正德两任君主的治理下,帝国正在恢复国力的情况下。

弘治皇帝,典型的仁君,国家休养生息,帝国的国力正在恢复。

正德皇帝,跑到北边儿,打的小王子溃不成军,多少年不敢叩边。

但是等到这两位君主辞世,国家就迅速不行了。因为帝国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内耗上。

嘉靖皇帝处理不好日寇的入侵,万历皇帝仗着张居正的变法,弄来的钱财,搞得也有些勉强。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重要到封建君主也解决不了的原因,那就是封建制度的崩溃。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和官僚结合,封建士大夫的崛起与皇权的冲突,国家税收与土地兼并问题的越发严重,这些问题一起出现,已经到达了无法解决的程度。

徐梁相信,就算是太祖或者成祖复生,也不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而满清,这个落后的民族,却用一种让国家倒退的方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他们以极其稀少的人口,控制了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几千年文明的华夏民族。

并带着这个民族彻底走向衰落。

徐梁相信,眼下的明王朝覆灭,对于华夏民族来说,是一场浩劫和灾难,但是同时也是浴火重生的机遇。

看着逐渐回过神来的徐梁,李岩说道:“这一仗虽然波折四起,但是却直接改变了我们与满清之间的攻守态势,只要李自成不亡,我们随时可以进攻满清。同时,我大明新建立起来的部队,已经有勇气和能力与满清野战。而不是依赖于陛下的老部队去拼命了。”李岩兴奋道。

“此战要好好宣传,我建议传书监国,让全国的邸报都去宣传这件事情,我们应该让所有人都看到陛下改革的成果。我大明重新崛起了,以不可抵挡之势崛起了。”

李岩越发的坚信自己的选择,自己没有跟错人。比起李自成,徐梁不知道优秀多少。

这个国家不缺乏打仗的猛将,不缺乏计谋迭出的能臣。缺乏的是徐梁这样给大家点亮方向,指引道路的指明灯。

徐梁得到皇位的方式虽然让很多人诟病。

但是却没有人敢说,他坐上皇位,会比徐梁做的更好。

徐梁沉吟了一番说道:“眼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满清的破坏下,这一次满清偏师南下,变得跟李自成一样,所到之处,如同蝗虫过境,人畜不留。他们是少数民族,不在乎我们汉民族的死活,但是我们不行。这些都是华夏子民,是我们国家的元气。身为上位者,我们不能不为百姓考虑。”

对于争霸,徐梁并不反对。随着登基之后,徐梁经常跟一些读书人探讨问题,他得到了一个观点,中华的国力和文化在秦汉之所以如此灿烂,恰恰是因为春秋战国不断的战乱而催生出来的。

徐梁也看的非常清楚,自己的各种改革之所以在有序不紊的进行着,也恰恰是因为外部矛盾的逼迫下,大家不得不做出妥协。

徐梁相信,一旦外敌消失,他将迎来猛烈的反扑。

所以徐梁并不是非常着急将满清灭掉,他要给后方一种错觉,那就是满清非常强,内部必须不断的变革,才能存活下去。

“陛下,您的忧虑是正确的。”李岩沉吟了片刻说道:“参谋部其实早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当下我们应该多占领土地,尽量的扩军,最好能做到太祖那般,然后我们依靠我们先进的生产力,多造出些新式火炮,这样我们就可以像一个刺猬一样,让满清无法下嘴。”

徐梁又沉默了,这个建议,他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但是当前的大环境,这样做最终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让老百姓生不如死。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徐梁长叹一声,“治大国若烹小鲜。你们所说的做法,我认为不可取。我坚信精兵简政才是我们眼下要做的。占领一处,就要消化一处。秦得天下的速度够快,但是亡的也很快。我们现行的国策已经展现出他的优势,只要再坚持几年,我们就不仅仅有了统一天下的能力,甚至我们足矣应对未来反对势力的反扑。”

李岩知道徐梁的雄心壮志,也知道徐梁不会轻易放弃稳扎稳打的策略。只能退而求其次说道:。

“陛下,即便如此,我军也该抢占险要关隘,确保日后进军便利。首当其冲便是山西。以我军之力,必然守不住山西全境,但是出井陉占据平定州,北控盂县,南锁乐平,其地多山隘险关,只要部署两门火炮,即便上万人来攻也未必能克。”

盂县传说是春秋时晋国程婴、公孙杵臼藏匿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