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335天下纷攘,如欲一之,要在‘和’也。(3 / 4)

加入书签

微一笑,点了前排一位女生。

“你好,宁,你的演讲,非常精彩。你对如何使用,中国思想,避免战争,论证非常完善,我很期待,看到那样的世界,”女生是个年轻的欧美面孔,却很努力地咬字,用中文跟宁昭同交流,“但是,我想你知道,同一是可怕的。同一是,现代化的逻辑,它会导向专制,和极权。战争是政治的,战争是,激烈的政治。你所说的‘和’,可不可以作为,一种更广义的政治理论?我的问题说完了。”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很好,”宁昭同走下讲台,以一个很舒展的姿势倚在侧面,“当然,‘和’是一种能运用在相当宽泛的领域的政治理论,一种能作为原则使用的理论。对于你的问题,‘和’会不会导向专制和极权,压迫在其下的个体,我想,从‘和’的内涵来说,它不会。”

“‘和’不是同一,儒家明言‘和而不同’,良好的政治秩序绝对不能以斩掉个性为代价。而且,‘和’是内蕴包容性的,它给我们提供了不断完善理论的机会。”

“比如,在先秦时代,女人的生育自由和性少数问题是无法成为一个公共议题的,你无法想象孔子和孟子能赞同同性恋家庭的模式。但我们却能从‘和’中看到这个可能,既然君子和而不同,仅仅我的爱人和我恰好同一性别,那我完全没有受到诟病的理由。”

女生笑着道谢,全场响起一阵掌声,而要不是为了维护冷峻的形象,瞿明克都想捂额头哭一阵子了。

她竟然还主动提性少数问题!这个屁股他不想擦了!

第二位是个男生,华裔abc典型打扮,但普通话说得非常好,甚至有点北京味儿:“宁老师您好,感谢您的精彩演讲。我的问题可能有点尖锐,您不想回答的也没关系。我想问的是,您的演讲途中引用了非常多《尚书》的文本,包括您最近两本书,《协和万邦》和《同归于治》,都是出自《尚书》的。但是《尚书》里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倾向,那就是里面谈论‘万邦’啊‘四方’啊,常常有一个居高临下的态度,甚至直接称呼他们为‘蛮夷’。我想知道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个‘和’是不是首先就有某种‘天朝上国’或者‘柔远能迩’的不平等的色彩?”

瞿明克冷冷地扫了男生一眼。

宁昭同等问题从音响里翻译出来,才回答道:“柔远能迩没问题,但天朝上国就有些不对了。首先,有一个问题我要提前表明,我是湖北人,湖北在先秦时候属于楚地,‘我蛮夷也’,所以我也是蛮夷。”

听懂的都哄笑了几声。

“华夷问题是个内涵很丰富的子论域,我说子论域是因为它的确和我谈论的东西息息相关,但我在此要澄清一个问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我从来没有说要继承儒学的全盘体系,甚至于我一直用的是‘中国古代思想’作为指代,”宁昭同对上韩非的目光,微微一笑,“‘普世伦理’,‘普遍’永远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概念,于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是正确的进路。当然,它听起来实在太教条了且太中国了,即便永远不会错,我们从中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

约翰哑着嗓子笑了两声。

“所以,我们要凭持着理智的诚实,抛弃掉那些自傲的东西,我们相信‘平等’作为普世价值的意义所在。我们当然可以有文化的自豪感,或者说落于个体,我们就应该要有担负天下的主体意识,要有天下之治在我一身的自信。不过,即使从儒家的底层逻辑来说,世界于我从来不是纯粹他性的,”她换了条支撑腿,“我和他人的关系是主体间性的,国与国这‘万邦’之间同样如此。‘和’的内涵是软性的道德力量,所以‘柔远能迩’,‘天下归心’,而非将一方的观念加诸所有人,而文化的自信也来自于此。当然,说到这里,我觉得这个问题你应该拿去问第一世界。”

尾句一出,众人笑得更放肆了,瞿明克微微挺直了背脊,心说这还差不多。

“最后一个问题。”系主任示意。

宁昭同随意点了一下,一个个子很高的白男,戴着黑框眼镜,说一口英式英语:“宁,你好,我来自伦敦,是一名政治学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我的问题是,你和中国官方的关系如此紧密,你如何保证你的研究具有客观性,而不是为中国的意识形态霸权铸造长城?”

“wow!”

全场哗然。

这问题可比之前那个尖锐得多了。

诸多打量的目光投过来,沉平莛却毫无意动,甚至含着一点笑,偏头跟韩非说了两句什么。

宁昭同吸了一口气,而后带了点玩笑意味:“你这个问题……首先,我不认同你说我和中国官方联系紧密,当然,有一位姓沉的先生一直试图抢夺我可爱的女儿,我为此非常担忧和愤怒。其次,你说客观性,我想问哪位敢说自己的研究是纯粹客观的?”

抢夺女儿?

众人又看沉平莛,而沉平莛看向宁瓅,宁瓅在韩非手边拱了一下,认真道:“妈妈不会真担心我被婷婷抢走吧?”

小姑娘一脸正经的说这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