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22風雨欲來(1 / 2)

加入书签

靖北将军杨府

董玉儿牵着杨鸿的手,满脸担忧的道:「如今京城局势这般凶险,你可要多加小心才行。」她抚着杨鸿稜角分明的脸庞,眼眶闪烁着泪光。

杨鸿着一身轻便火色皮甲,脚穿战靴,腰配长剑,他一把抓住董玉儿的玉手,一个箭步上去轻轻抱住了她,道:「没事的,担心甚么呢,这天还不会塌下来,有太子和眾臣们顶着呢。我不过一个守门的小将,压不到我的。」

杨鸿故作轻松,一脸安慰神情,董玉儿推开杨鸿,说道:「你也不用安慰我,什么守门小将,那可是皇门重地,现在皇上病重,亲王蠢蠢欲动的传闻甚嚣尘上,这其中凶险我还能不明白?」

杨鸿脸色一沉但随即恢復,他笑吟吟道:「好好好,我会小心的。」他拍了拍董玉儿的额头,转身下了阶梯。

董玉儿奔上前,衝这杨鸿背影喊道:「万事小心,我等你回来。」

杨鸿挥手回道:「恩,我会的。」

说话间,杨鸿已经走下大门阶梯,牵过马的韁绳,翻身上马,露出你放心的眼色,提起韁绳,驾驭起马匹,头也不回的走了。

大陈宗平叁十一年的这年注定不太平。皇帝昏迷不醒,朝堂一片混乱,齐王借势掌握朝堂的发语权,与太子一党展开激烈斗争,紧接着边关再传来不幸消息,好不容易收拾好王军川遗留而下的糜烂局势,大陈军却骄兵气盛,在一场大会战中大败,彪悍的东胡游骑已经被人发现出现在京城、云州、辽州一带了。

内忧外患使得大臣上下人心惶惶,个别大臣,或投机鑽营,或别有用心,甚至在朝堂上,太子监国的当下,请太子尽早登基,以安天下民心。此言一出,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朝堂上纷争不断,尤以齐王党的大臣们最为激动。

杂乱的喝斥声中,太子面无表情,像是看戏,齐王则眼观鼻,鼻观心,任由底下官员吵闹,而梁王则一付漠不关心的神色,他底下剩馀的残党与他一样,纷纷作壁上观……

「你们说说,十弟和老叁到底想要干甚么?」

齐王府一处小院,依旧是同样的位子,同样的一群人。

陈平炎眼睛盯着眾人传的纸条,态度严肃的询问眾人,哪怕如今自己掌控朝堂,投靠官员眾多,他的核心大臣,并没有多任何一张新面孔,他是个念旧的人。

赵衷眼色晦暗的拿着这张写着宫中消息的纸张,一扫而过后就传给赵义,然后立马站起身来道,「殿下,这消息透露出太子跟梁王可能有秘密协议。」他肥胖的肚子随着紧张的喘息上下鼓胀。

陈平炎问道:「为何?」

赵衷回道:「前些日子,太子和梁王才在陛下寝殿隔间大吵一架,这是眾人都知晓的事情,可为何转眼间,今日在朝堂上梁王一派官员对于太子提早登基的事情没有加以干预呢?」

赵衷说话一顿,转头看向户部郎中杜栋成那张纸张,接着道:「殿下线人给了我们太子邀梁王密会的消息,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就代表太子和梁王间必有勾结。齐王殿下要小心啊。」

陈平炎闻言一笑,反问道:「叁哥一党势力消退,本就该明哲保身,徐图后进,因此在朝堂上不出声也是可能的。而且宫里的出来的消息也不够完全,如何能够如此篤定我那争了皇位快十年的叁哥一夕之间就转变主意呢?」

赵衷急忙上前劝道:「殿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梁王手下军将眾多,万一与太子合谋,咱们这些舞动笔桿的臣子哪里打得过那些大头兵。」

他话还没完,一旁的赵义也站起身来,低头赞同道:「殿下,臣亦觉得大兄所言有理,就算消息有误,防范梁王也是该作的。」

「梁王的京军东大营啊……」

陈平炎脸色渐沉,脑海浮现京城的武装派系格局,那局势,哪怕将他自己暗中训练的死士营填入,都不够弥补他在兵权上的弱小力量。其实他并不是不信赵衷,而是凡事不能独断,总要拿出来商议一番才行,现在最信任的两兄弟都这样说,那怕消息、推断有假,也是要审慎预防的。

「殿下,老臣们也是这般看法。」

吕大元、崔亮这两隻老狐狸,眼见大势已定,连忙跑出来赞声。他们俩个善于治政,却疏于谋略,所以一向很少出声。

「殿下,臣等也是。」

其他人纷纷跟进。

陈平炎看着眾臣都是这般看法,遂点头挥手回道:「既如此,那我们就该好好计谋一下,万一叁哥真的跟十弟勾结一起,我们要怎么防范吧。」

「诺。」眾人轰然领命,朝堂上职轻却权重的班子开始运作了。

景福门

炙热的阳光下,禁军将士们顶着满头大汗,坚定守在岗位上。他们各个目不斜视,站姿笔挺,儼然一副精锐之师。

结束了巡视的杨鸿收了披风,鑽进城楼小房正想歇息片刻时,赫然见到房间里,一个马脸长,八字鬚,细目大耳的四旬男子全身戎装的男子正靠在案几上,悠间地喝着凉茶。

杨鸿当即行礼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