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11朝堂(1 / 2)

加入书签

「董相,一路走好,我刘敬刘方舟定会替你鸣冤,还你一个清白。」

「呵呵,事事难料,我治理朝政数十载,此次栽了跟头,中了小贼奸计。想想,若是不能起復,也该服老了,不劳烦刘御史了。」

上午太阳刚刚升起,皇城大门外的路旁,好几个身穿红绿官袍,头顶官帽的人围着一个眉目慈祥,笑起来皱纹满脸,眼中混浊略带精光的老人。此人一袭大红色官服,袍上绣着五彩神兽,头上却是没戴官帽,露出黑白交杂的发色,正是官居正二品丞相,董相董庸,。

「董相叁思阿,董相乃国之庭柱,怎么能就此心灰意冷,告老还乡?」

「是啊是啊,此是陛下虽然生气,但是已命叁司会审,务必慎重调查,想来定能还董相一个清白的。」

「没错,可恨那五皇子一党为谋从龙之功,用尽心机到此程度,这才令董相被停职查办。如果董相不求清白,一心求去,这不就遂了那些祸乱朝纲的人心意吗?」

董庸跟刘御史对话方罢,旁边官员便纷纷起鬨鼓譟,力劝他不要就此放弃,中了那小贼的奸计。

董庸闻言只是一叹,看着气愤填膺的同僚和愤愤难平,发鬚怒张的刘敬,只是拱手笑道:「多谢同僚们的仗义。只是这事牵扯太多,朝中兇险异常,此番祸事缠身,吾自有决断,诸位还是请回吧。」

说完,便转身走向家中老僕牵来的马车,在老僕的帮忙下,头也不回的进了车厢,随着马鞭的飞舞声和马儿的嘶鸣声,走了。

「这……」刘敬眼睁睁的看着董国江走人,却无力拦阻。气极的他回头看向皇城,沉甸甸的威压感和神祕感涌上心头,心中只能叹气连连。

眾官员见状,没了主见,跟在一旁慌道:「刘御史这……」

刘敬闭上浊目低下头,举起那骨瘦如材的手,只是摇晃,道:「都散了吧,都散了吧。」

大陈宗平叁十一年,大病刚癒,年岁已高的皇帝陈伯禹在朝政上,接获御史台大多数的御史集体状告丞相董庸贪墨朝庭粮餉,结党营私的指控。这一突如其来的指控,让董庸一系官员不知所措,随即董庸自请停职查办,未置一词,更让董庸一系的官员纷纷被搞糊涂。

皇帝见状如此,虽然不信御史台所告,但也顾不得思考,按照陈律规范,令董庸停职查办,由叁司共同审理。岂料这一查下去,虽非御史们所称般,罪状恶大,但也非子虚乌有之事,随即上陈皇帝。

皇帝闻讯时还想减轻罪责,单单贬职就好,以便保护这位用得得心应手得老臣,可是朝中闹得极兇,被逼迫之下,只能令董庸去职,连带秘密结党的核心大臣们去职或贬职等处分。这一处罚下来,便多出了十馀位朝中重要官职,成了其他朝中各派的香餑餑,各派无不用尽全力,要掌握这权力核心。这使得原先维持恐怖平衡的朝堂,顿时风起云涌了起来。

京城董家老宅内,一个身穿灰袍布衣,脚履草鞋的老者正在庭院内修剪花木,脚步间轻松自的,表情含笑,看起样子真是悠间。

「爹!」

一声俐落的呼喊声传来,随着声音,一对佳人出现在庭园走廊。那女的着金线绣边的直领上衣,搭配着絳色襦裙,梳妇人发髻,做少妇装扮,男的则穿着素黑色武士袍,脚踏战靴,眉间流露出少年英气。

董庸寻声看去,笑得嘴吧大开,张开手道:「这不是六娘吗?快快快,过来让爹爹看看。」

董玉儿看着董庸,眼眶泛起了泪水,她迈起步伐,奔向董庸怀里,随即呜咽了起来。

「爹,你没事吧。」她边哭边抱紧了董庸,纤手抱得紧紧,深怕董庸会突然不见似的。

董庸怜悯看着董玉儿,随即伸出双手握住她的肩头,微微推开她的身子,满是皱纹的脸叠出笑容道:「没事,你看爹这不是好好的吗?不过就是陛下责罚,爹爹去职而已,爹爹可没有少任何一块肉,没事没事。」

董玉儿白嫩的脸蛋掛着两行清泪,又是担心又是疑惑地询问:「当真?」

董庸正着神色,一眼一语的确认:「当然是真的,陛下仁心,我不过是没了官职丢了丞相之位而已,没有任何的性命之忧。」

「你看,我现在可悠间的很,修修花木,与自然为伴,两耳不闻朝堂事,身体神色可都比以前好多了喔。」

董庸话刚说完,一旁的男子也靠了过来,帮腔道:「岳父大人所言极是,娘子也看到了,这下可放心了吧。」

来人正是杨鸿,他一身武士黑袍,身姿端正,样子虽是年少,举止却颇有定性,让董庸心里不断暗讚。

杨鸿往前了几步,弯腰有礼道:「岳父大人。」

董庸点了点头,目光流露出讚扬,回道:「嗯,贤婿免礼。」

见这两人应来回去,没有丝毫紧张,董玉儿剁了跺脚,恨恨道:「我当然知道陛下只是责罚爹爹去职,可我没有回来看看,总归还是放不下心的。难不成,做女儿的不能回来探望探望吗?」

这话里行间具是女儿家撒娇语气,弄得董庸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