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88远谋图据中原地欲与孙坚结姻亲(1 / 3)

加入书签

前汉之外患以匈奴为最烈,高祖时乃至有白登之围,於是不得不用和亲之策,用汉家的女儿换来边疆的暂时安稳,到了孝武皇帝时,孝武帝雄才大略,既是感白登之耻,不能忍受和亲的“屈辱”,也是为国家平定边疆,遂举国伐兵,数征匈奴,历经河南、漠南、河西、漠北诸战,在卫青、霍去病等汉家名将的破击穷袭下,最终犁庭扫穴,封狼居胥,彻底打垮了匈奴,使得“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最终既报了白登之耻,又稳定了帝国的边疆。

从此,匈奴就不再是国家最严重的外患了。

在前汉的打击以及天灾人祸下,匈奴先后经历了两次分裂。

一次是前汉时,分裂成了五单於并立互攻的局面,最后发展成呼韩邪单於和郅支单於的对立相争,在兵败给郅支单於后,为借汉家之力保全自己,呼韩邪单於遂引众向南,遣子入汉为质,向汉称臣,后又在汉将陈汤统汉兵及西域诸国军击败、斩杀了郅支单於后,既喜又惧,因此自请为婿,迎娶了王昭君。

自此之后,汉与匈奴四十余年没有战事。

再一次是在王莽篡汉后,因之乱,匈奴的势力当时有所发展,光武中兴后,百废待兴,国家为休养生息,不欲对外大用兵,遂一度对其采取了羁縻之策,但在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时,为了争夺王位,匈奴又一次发生了内乱,匈奴日逐王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於,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於的称呼,建庭於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请求内附,得到了汉家的允许,匈奴由是分裂成南北两部,一部留居漠北,是为北匈奴,另一部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

南匈奴尽管附汉,但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部中颇有一些不甘心向汉称臣的“鹰派”,当汉家强盛时,他们就老老实实的,而当汉家国力稍弱时,他们便趁机入寇掳掠,近几十年来,南匈奴多次入寇边塞,并和鲜卑多次联兵深入内地袭掠,黄巾乱后,汉家日渐动荡,这些“鹰派”於是就发动了政变,杀死了他们的单於羌渠,另立了一个单於。

於扶罗是羌渠的儿子,是南匈奴的左贤王,左贤王相当於太子,他本是奉汉家之令统兵往去幽、冀助击叛乱的张纯等军的,结果他父亲被杀,有家不能归了,他因此就只能一直待在汉地,因驻地离白波黄巾不远,也是眼看中原大乱,这回便跟着白波黄巾一起入侵河东等地了。

对匈奴、羌、鲜卑、乌桓等这些掳掠成性、经常扰边的部族,荀贞是没什么好感的,不止他,包括戏志才等,包括许仲、陈褒等对之也都是深恶痛绝,本朝的匈奴虽非最烈之外患,可羌、鲜卑、乌桓却是成年地侵扰边塞,有时甚至还深入到并、冀诸州,汉家为了对付他们,多次向天下募兵,陈褒的父亲就参与过一次对羌人的作战。

只是,没有好感也罢,深恶痛绝也罢,现下荀贞早不在了魏郡,而是远在帝国的最西边,讨董起兵也在即了,对这次的於扶罗跟白波黄巾一起入乱,他却也是只能远闻之,无法近击之。

不过,虽然只能远闻,但想起原本历史上曹操北征乌桓、诸葛亮亲征南中、孙吴镇抚山越这些或大或小、或成或败的事绩,荀贞却亦难免心潮澎湃。

事实上,在荀贞看来,黄巾生乱、群雄并起,这些固然是时势之所致,不得不需要面对的,可说到底这都是内战,如能将乱世平复,重归一统,使民安居,当然是了不得的功绩,但是比起秦皇汉武南北征伐、为民消灭外患、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却还是远不及之的。

“自黄巾起,天下乱,至三国鼎立,再至一归於晋,我记得这段时间在原本的历史上好像长达百年之久,百年中,天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十室九空,而司马氏窃国不久,又出现八王之乱,内斗自耗,最终竟致使五华乱华,神州陆沉,又是百余年之久,中原之地,衣冠南渡,满是擅腥,使我华夏差点亡种灭族。只於今时看来,国家最大的忧患是内乱,而於长久看来,国家最大的忧患却是异族。内不定,则外必乱。我才能有限,只不知在我有生之年,能否提早结束乱世,与民休养,然后外击胡、夷,以定我神州,避免五华乱华的黑暗不复再现?”

自汉以来,不断有胡人向中原迁徙,日后乱华的“五胡”现都已居汉地日久,而且势力不小了,如匈奴、鲜卑、羌三族,这数十年来都在不断地在扰掠汉地,汉家多次用兵击鲜卑、击羌,却始终未能如前秦始皇帝、前汉孝武帝时那样一战功成,反使国家的国力一再地被削弱,又如氐人,前汉武帝时就曾以兵击之,现下居住在凉、并诸州,董卓麾下的胡人里就有羌人、氐人等,再又如便是在五胡中也称得上凶残的羯胡,现虽被视为匈奴别种,可亦部众不少了。

今日之荀贞和早年之荀贞、以至昨日之荀贞都已是完全不同。

早年之荀贞所想者只是能在乱世中求一个保命而已,较早前的荀贞所想者是立不朽之功、名垂青史,而今之荀贞,随着时光之流逝,他的眼界、实力和自信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已远非往日、也已远非较早前可比了,他所思所想者自也远非往日、远非较早前可比,不再仅仅是保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