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1074节(2 / 2)

加入书签

集团这些年,在章总以及全体员工没日没夜地加班下,已经实现了多晶硅从技术到设备的国产化,200大硅片也完成了量产,至于最要紧的300,目前到了试产阶段,用不了多久就能出成果。”

“章总?”

林嘉庆好奇不已。

“就是中芯的那个章汝京。”

沙领导在沪市呆过,立刻猜到:“台积电用国际官司把从中芯他逼走,这小子就把他偷偷地挖到逻辑,藏了起来,然后就没消息了,想不到你竟然让他在干这种事。”

“嘿嘿,人尽其用嘛。”

陆飞嘿然一笑,“事实证明,我确实用对了对方,300大硅片一旦量产,就能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虽然还不能保证设备完全国产化,但质量和良率,我有这个信心,绝对不比外国的差!”陆飞信誓旦旦地拍了下胸脯。

“你啊你,总是给我们整出点惊喜!”

沙领导和林嘉庆对视一眼,紧绷的脸上或多或少放松下来,露出欣慰又解气的笑容。

肃杀而凝重的气氛,渐渐消散。

“但是只是反击,救不了光伏产业,而且反倾销调查从初审到终裁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国产光伏产业就可能完蛋。”

林嘉庆投去意味深长的目光。

“领导英明,就算活下来,在欧美市场的市场份额,也会像逻辑在美利坚的情况一样,市场份额被其它国外企业吞噬殆尽。”

陆飞叹了口气。

“现在有两种对策,一种是对光伏产业输血,保住光伏产业的意义,你想必也清楚。”

沙领导望向映着月亮倒影的湖水。

陆飞点了下头,光伏产业可是绿色可再生能源主力之一,也是防备着欧美祭出“绿色环保碳中和”的名义做文章,限制华夏的发展。

当然,也是基于能源多元化的战略。

“另一种就是放弃规模,走高精尖技术发展的路线,数量保不住,就保住质量,重点扶持几个技术过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保流一丝火种,等到‘双反’的寒冬过去了,这几个存活下来的就可以继续发展。”林嘉庆说。

“小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沙领导投去问询的目光。

“一种是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城池,一种是放弃城池,建立堡垒,保住有生力量。”

陆飞摸了摸下巴,“但如果让我选,我两种都不会选。”

“为什么?”林嘉庆露出笑容。

“因为两种都只是绥靖方案,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要彻底救活国产光伏产业,我觉得要走第三条路。”陆飞一本正经道。

“第三条路?”沙领导倍感意外。

“就是集合上下游所有的力量,在西部建设大规模地建光伏电站。”陆飞笑道。

“这不是第一种方案吗,又一个金太阳工程,用财政补贴,继续输血拉动市场?”

林嘉庆皱了皱眉。

“嘿嘿。”

陆飞玩味道:“我说的跟第一种方案可能有一点点差别,到西部不是简单地建电站,而是要把光伏产业的外循环扭转成内循环。”

内循环模式?

沙领导几人顿时来了兴趣。

陆飞滔滔不绝,说以往的梯度转移理论是,东部用着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中部则接受淘汰下来的东部的技术和设备,而西部,再接受中部淘汰的技术和设备,由东到西流向。

但特殊时期,就必须特别处理。

国产光伏产业不能按这个理论,必须直接把东部技术和设备,连同资本和人才,都投入到广阔的大西部去,再东西并进,夹击中部。

“大西部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而且又是华夏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地方……”

他越说越起劲,说得头头是道。

“怪不得你会把硅集团放在陕北,放在大西部。”沙领导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

“嘿嘿,两位领导,我这不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侥幸,纯属侥幸。”陆飞讪笑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