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1036节(1 / 3)

加入书签

“还能有谁,张伟平呗!”

高媛媛拿起苹果,咬上一口。

“他?”

陆飞挑了挑眉。

“我们不是参加《环太平洋》首映礼嘛?《金陵十三钗》跟我们撞档,比《环太平洋》早10天上映。”高媛媛咀嚼着说。

“张伟平搞小动作了?”

见她递来苹果,陆飞也咬上一口。

“那倒没有,他直接来了一个大的,也不知道他怎么敢的,突然给我们9家院线发短信,要求《金陵十三钗》的电影票涨价。”

高媛媛一念至此,抿了抿嘴。

张伟平竟然要求院线,一线城市的票仓最低票价涨到40元,二线城市涨到35元,三线城市涨到30元,比原来平均都贵上5块。

这也就算了,居然胆敢要涨分账比例。

票房分成,从原来的43%,提到45%。

“呵,这个张伟平,胆子真不小。”

陆飞嘴角微微上扬。

“他的胆子一直都不小,无非靠着章艺谋,改变游戏规则,其实也不是第一次了。”

高媛媛脸上露出纠结之色。

票房分账最早要追溯到1995年上映的国产电影,《红樱桃》,在每100元票房里,首先要上缴5元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以及33元的营业税,剩余部分再由制片方和影院双方按35%和65%的比例分账。

算得上是首开先河。

而后千禧年,伴随着章艺谋的异军突起,《英雄》、《十面埋伏》等电影的票房成功,增加了制片方的话语权,张伟平借势讨价还价,开始跟院线对线,重新商讨分账的规则。

在06年,《满城尽带金甲》的票房分账提高了42%,到了2008年,最终,光电总局发布文件,规定制片方原则上不低于43%、影院一般不超过50%,而《金陵十三钗》——

就是第三次!

可一可二,怎么能容许张伟平蹬鼻子上脸,再来第三回?真当院线是泥捏的不成!

“其他院线怎么想的?”

“想让汉唐牵头,组织旺达、联和、新干线、金逸、大地、新影联、江浙时代、辽城北方8家院线,集体抵制《金陵十三钗》,坚决不让张伟平再次得逞!”

“呵,汉唐挑头?”

“对啊,他们说汉唐是全国第一的影视公司,也是重要的院线公司,该由我们出头。”

“算盘都打到我们这儿,这就是你不高兴的地方吧?”陆飞伸手捏了下她的下巴。

“有谁高兴被人拿刀使啊。”

高媛媛把苹果塞到他的嘴里。

“那你自己该怎么办了嘛?”

陆飞笑眯眯地吃着。

“反正我不出这个头,但到底站在哪一边,丽方和我商量了半天,也没有想好站哪一边,正头疼着呢。”高媛媛左右为难。

陆飞带着玩味的口吻问:“张伟平针对院线,汉唐既有自己的院线,又是旺达、新干线的股东,为什么不站院线?”

“因为汉唐主要业务和营收是电影投资和制作呀,汉唐院线贵精不贵多,只占一小块,张伟平如果真的能把分账比例从43%,谈到45%,对整个汉唐的好处会更大。”

高媛媛一五一十地解释。

如今流量时代开启,视频网站、传统电视台之间的版权之争慢慢进入白热化,采购成本上涨,演员片酬上涨,营销费用上涨,电视剧、电影的制作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而想电影能多挣钱,除了提高票价,就只有从院线那里拿到更高的票房分账,比如《金陵十三钗》,票房果真能达到张伟平预计的10亿,2%,那可将近2000万rb!

“我也能理解张伟平为什么要涨分账比例,《金陵十三钗》成本据说要6个亿。”

她往前一靠,依偎在他怀里。

“6个亿,呵呵,你信?《环太平洋》这样的特效科幻大片,也才9000多万美刀,6个亿左右。”陆飞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屑。

这年头,6个亿的电影是什么概念?

都能拍《赤壁》上下两部!

《流浪地球1》才35亿,《流浪地球2》虽然到处化缘,但总成本也才6个亿。

如果说《战狼2》、《流浪地球》系列对华语电影的贡献,不仅仅是压缩了流量演员、垃圾电影的生存空间,也让自诩大制作大投入的电影无所遁形,这么大的成本,结果就这?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我当然不信,张伟平那张嘴啊……”

高媛媛撇了撇嘴。

“不过可以放手让他去做,正好借力打力,《环太平洋》本来就比《金钗十三钗》更有资格要求涨价!我们的电影,可是好莱坞a级电影的标准!”陆飞把苹果啃得就剩果核。

“可那样的话,院线的日子就更难了。”

高媛媛叹了口长长的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