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117节(2 / 2)

加入书签

。”

崔峭轻笑,“哪怕她恶名昭彰,怀有谋权篡位的野心,遭世人唾弃;哪怕她风流跋扈,无法专情于一人;哪怕你表露真心后,得到的却是她不屑的利用,更要与手眼通天的江丞相为敌。”

“你也愿意吗?”

谢洵抬眸望着这位挚友,看到他眼里的些微不解,目光不避不闪,“我的选择,从不后悔。”

这些日子,他屡次收到谢府送来的信,无非是一些靖阳公主“娇纵浅薄、大逆不道”的“证据”,但谢洵却不为所动。

比起这些“证据”,他更相信自己的心。

宴会过了一半时,江相果真拐弯抹角地提起靖阳公主的年纪和婚事。

而元妤仪只是淡淡驳了一句,“早有心上人。”以此将问题解决。

江相的意图落空,黑着一张脸坐下,开始扫视四周的官员。

崔峭低声道:“她方才说的是谎话。”

谢洵轻嗯一声。

“衡璋。”崔峭给他添了杯新茶,眉眼间尽是包容的书卷气,“我与她之间虽只是一桩交易,但无论是何缘由,映墨都会伤心。”

而他不愿辜负跟了自己八年的小丫头,所以若有其他解决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谢洵已知晓他言外之意,眉梢微压,与崔峭碰了碰茶杯,一饮而尽。

“多谢。”他低声道。

不过片刻,上座的景和帝拍了拍手,乐师舞姬尽数退场,方才还喧闹的大殿安静下来。

“这一年来,诸公鞠躬尽瘁,辅佐朕处理棘手朝务,能得此贤臣,朕心甚慰,正逢瑞雪丰年,朕也当有所奖赏。”

在场众人立即会意。

这是要表彰朝臣了。

果然,少帝接过内侍手捧的卷宗,一个个点名,今日多是施恩,殿中被夸赞的大臣面上都带了一分自豪,谦恭道谢。

江相看少帝的眼神更复杂。

台阶上的少年虽才十五岁,可比起三年前的稚嫩单纯,已经初显帝王威严。

譬如此刻,他已经学会在自己能掌控的场合中,不动声色地收拢人心。

元澄收起卷宗,随手递给身旁内侍,然而却并未停止表彰,眉眼飞扬,十分熟悉地念出最后一人。

“谢洵,谢爱卿。”

“三年前先帝钦点的状元郎,却不骄不躁,甘愿前往兖州担任正七品知县,千里之遥,毫无怨言,在任期间,斩贪官救百姓,在农忙时节还与百姓共同劳作,真乃我朝‘父母官’。”

谢洵立在殿中,身子挺拔,垂首不言。

景和帝年轻的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欣赏,扬声道:“有此贤臣,可保我大晟百年无忧。”

到底还是少年,对能臣的赏识从眼角眉梢流淌出来,说出的话更是不吝赞美。

“谢爱卿离京三年,处理公务经验丰富,朕思虑良久,恰逢礼部侍郎方大人调任工部,便由谢爱卿补缺吧。”

闻言,众人无不惊诧,均震惊地望着殿中的青年,这可是连升四级的荣耀。

然而谢洵却并未立即叩谢皇恩,他只是微微俯身,对阶上少年拱手道:“能得陛下赏识,是臣之幸,只是往日种种皆是臣份内之事,不敢居功。”

“哦?”元澄还是第一次见给表彰却不要的人,不禁来了兴趣。

“爱卿竟无意升官进爵?可你是功臣,若不表彰,难免显得朕厚此薄彼,不知谢爱卿可有其他请求,朕定竭力满足!”

文武百官们的目光同时看向谢洵。

他们的眼里同样带着疑惑,这世上怎会有入仕却不求加官进爵的人呢?真是奇怪。

而元妤仪同样若有所思地看着撩袍跪下的青年,清澈的眼里闪过一丝探究。

自那日初见,他能将一个七品芝麻官的名头喊得那样响亮时,她便知晓,此人与其他朝臣不太一样。

不卑不亢,亦不受功名利禄驱使。

他心中有自己的一条路。

谢洵对周围打量审视的视线置若罔闻,他低头跪下,额头碰上微热的青砖地面。

“加官进爵,金银财宝,臣都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