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113节(2 / 2)

加入书签

等老臣替他周旋,少帝终于当着文武百官宣布兖州官员的结局。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熬过那个艰难的开头,后面的一切便格外轻松。

而今年年底,也是小谢大人外放兖州,期满回京的日子。

昔日第一公子归京,方及弱冠便在京中打出了响亮的好名声,得新帝赏识,又有强硬的家世做后盾,身边更没有莺莺燕燕。

得知谢洵不日回京的消息时,上京权贵人家无不激动,早动了和这位谢大人结亲的心思。

可偏偏,这边求亲的媒婆还没上门,一个惊天噩耗便砸在了众人头上。

那就是靖阳公主回京时,当街遇刺,却正巧被刚回京的谢洵救下,公主隔帘对他道谢。

能在京城中扎根的人家也不是糊涂人,揣着十八个心眼子,就算本无所谓的事情添油加醋一番,也变了味道。

得知此事的人纷纷揣测起来,难不成公主也看上谢大人了?

可是凭她那传遍上京的恶名,就算她真对谢大人有意,后者也不会轻易答应她吧。

二者若真结亲,谢大人做驸马……

众人心中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同一个想法,那就是谢大人实惨,原本应当名垂青史的后半生,将不可避免地勾上一个污点。

宫城内,景和帝一脸担忧地站在漫长的丹墀上,踱来踱去,可见内心烦躁。

然而当许久未见的女子身影出现在宫门时,他的神情又瞬间明朗,不顾身后内侍的劝阻,疾步小跑下台阶。

“皇姐!”少年身子如抽条柳枝,剑眉星目,一身常服,发上冠冕微晃。

跑到面前,他更是没忍住内心的激动,径直将元妤仪抱起来,转了个圈,少女短袄下的藕荷色裙摆在日光下宛如波荡的流水。

“好了阿澄,快放我下来,这样跳脱,像什么样子。”元妤仪眉梢带着笑意,拍了下他的肩。

元澄亲昵地蹭了蹭姐姐的胳膊,果真不再玩闹,轻声道:“阿姊,我好想你。”

自宫变后皇姐避居承恩寺为父皇守孝,他们姐弟已有三年未见。

元妤仪抬眸望向意气风发的少年,唇角微弯,戳了戳他的额头,“怎么还跟小孩一样。”

少年摸了摸自己的头,眉间舒展,做了个鬼脸道:“朝臣都说朕有君王风范,只有阿姊见到我,说我还是小孩儿。”

元妤仪心中仿佛淌过一道暖流,将少年冠冕下微乱的鬓发掖到耳后,“朝事繁忙,陛下还习惯吗?”

她口中的称呼换成了陛下,元澄了然,从善如流地回答,少年眉梢扬起,对朝中人和事已经十分熟稔,信手拈来。

元妤仪欣慰地听他说着,眼底的神情越来越骄傲,她为这个皇弟自豪。

其实朝中事宜她也有所了解,这三年朝中也有她的人盯着,不会平白让江相压过皇帝的风头。

说到最后,少年舔了舔干涩的嘴唇,忽然想起一件事,嗓音激动。

“说起来,今日好像还是谢大人回京的日子,地方官回京,皇姐,你说我给他任什么职位好呢?”

“谢大人?”元妤仪一时不知他说的是谁,疑惑地反问。

朝中有几个谢大人?似乎没几个。

陈郡谢氏在四个世家中中规中矩,论起势力,不及琅琊王氏,名望上又比不过杏坛讲学的崔家,但胜在家大业大,倒不求仕途坦荡。

元澄兴高采烈地说,“正是宣宁侯的公子……”说到这儿,他话音一顿,又严谨地补充。

“陆夫人前不久携子和离,严格说来,这个谢大人也不该是谢家人了……”

一句两句解释不清楚,少年挠了挠头,终于找到合适的身份,沉声道:“反正就是陆老祭酒的外孙,三年前父皇撑着病体钦点的状元郎。”

元妤仪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原来是先朝最后那个状元,只是彼时父皇病重,宫中大小事宜全交给了刚及笄的她,是以没有多关注这个谢公子。

“这人叫什么名字?”少女问。

“皇姐你……”怎么会不认识。

元澄咽下后面的话,是他糊涂了,皇姐避居三年,谢大人又不在京中,二人不认识才是正常的。

谢大人再风光,可皇姐压根不记得他。

“姓谢名洵。”

元妤仪轻嗯一声,觉得这名字有些熟悉,思忖片刻,脑海中倏然闪过今日的场景。

他们才刚有过一面之缘,记忆还新鲜,是以少女点头道:“原来是他啊。”

元澄好奇询问,得知前因后果,脸上是按耐不住的激动,“那朕得挑个好职务,以示对谢大人的赏识。”

元妤仪含笑看了少年一眼,笑道:“我看他倒不像沽名钓誉之辈,但他既是陆家子孙,陛下也可以问问陆老祭酒的意思。”

姐弟二人又说了两句,元妤仪便回了瑶华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