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109节(1 / 2)

加入书签

可父亲和母亲只是对视一眼,默契地笑道:“我们季家要真出个大将军,那你我便是大将军的父母,多好啊!不愧是咱们女儿,真有志气!”

被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事情重新回荡在心头,仿佛揉皱的一池春水。

微风拂过停在官路上的女子面颊,卷起路边已谢的桃花,季浓抚了抚挂在腰间的长剑,勒马转身朝祁庭笑了笑。

“我不去卫家了。”

“表兄,我想去通州,想去北疆。”

季浓x卫疏(二)

◎没人会不喜欢卫择衍◎

因为这一句话, 因为往日的梦。

季浓毫不犹豫调转马头,去了千里之外的通州,见到了与中原大不相同的景色。

这里有漫无边际的大漠, 滚滚而上的狼烟, 扑面而来的风中裹着沙土,没有中原城里的香腻,却让她不愿离开。

三年光阴转瞬即逝,她在军营里及笄。

那晚刚打了胜仗, 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北疆蛮夷也罕见地没有前来冒犯边境,双方默契地维持休战。

将士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把逮来的山珍穿成一串,放在火堆上烤, 祝贺大小姐及笄快乐。

安国公夫人季珮,季浓的姨母用鲛鱼皮和柏木亲手为她缝制了一块精美别致的刀鞘,和祁庭找城中老师傅赶做的长刀一起, 送她做生辰礼。

父母双亡, 带走的爱又由姨母和表哥还给她, 季浓忽略掉那些伤心的事,只记住满天的火光,香浓的烤肉味。

一旬过去,原本送到汝南季府的信又辗转送到通州军营。

是卫家伯母知她及笄, 送来的半枚双鱼玉珏,平心而论,信上的内容也很真诚。

卫家人对她路过京城却未曾招呼, 反而转头北上的行为并无异议。

他们只在信中说, 婚约一事由双方长辈定下, 不能贸然更改,但如今季浓及笄,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卫家都应表些心意。

彼时卫老尚书还在青州,并未回京,卫疏的父亲无官职在身,连带着母族钟家都是谨慎度日。

卫家的处境很艰难,再照顾季浓这个父母双亡的孤女并不容易,但尽管如此,卫家父母也不曾想过要毁约退掉这门亲事。

所以便有了那半枚玉珏。

入夜,季浓和姨母抵足而眠。

少女的身量高挑,年轻英气的脸上却有些为难,她于情爱之事还不太了解,不知该如何回复这一封沉甸甸的信义。

北疆的秋夜总是格外冷。

姨母捂住她冰凉的手背,放在心口暖着,“卫家肯做到这份上,很不错;但是浓儿,活在世上,末了总是独自一人,所以这件事还得由你来做决定,不必因他们好,便强迫自己答应,也不必因他们不好,便伤心难过。”

季浓仰头望着姨母与母亲相似的眉眼,轻声道:“爹和娘都希望我能嫁过去,有栖身之地。”

她的音调不高,兴致也浅,眸子里闪过一丝复杂情绪。

姨母将她揽到怀里,掖好散落的毛毯。

“若只是栖身,国公府也是你的家。婚姻对女子来说是大事,往后几十年你都要守在丈夫身边,若只是为了寻个栖身之所,夫妻情意便如无根草木,立不住的。”

季浓的身子渐渐回温,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姨母又道:“好孩子,你刚及笄,回京成亲一事须得仔细考虑,我替你回封信给卫家解释,他们通情达理,不会为难你。”

季浓将玉珏塞到枕下,应声说好。

由安国公夫人亲自回信,卫家也并未再来信寒暄,给了未来儿媳极大的尊重和自由。

半年后,安国公夫人携幼子祁庭攻破沛川,一雪前耻,杀北疆蛮夷守军,为亡夫和早逝的儿子报仇雪恨。

神武营凯旋时,季浓在帐前等着。

她从未见过这样欢喜的姨母,心结已了,往日的怨终于在此刻消失,安国公夫人讨回公道。

然而季浓也不经意间看到姨母眼底一闪而过的悲切,仿佛一切欢乐全是假象。

那晚,军中鼓声阵阵,烽火常燃,全军上下都在庆贺这场扬眉吐气的胜利。

季浓扶着姨母回帐,她道:“姨母,您喝醉了,身边不能没人照顾,我留下来和您一起睡吧。”

刚打完胜仗的国公夫人揉了揉她的发辫,眼神迷蒙,却还是凭最后的意识摇了摇头,“好孩子,我没事儿,回去睡吧。”

忽然军帐被人掀开,走进的青年身高腿长,剑眉星目,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沾上些许酒气,然而神情却格外专注。

“阿浓回去,母亲,我照顾你。”

女子却无奈地笑了笑,坐姿端正,哪怕身披铁甲,可优雅的姿态还是彰显着她贵妇的身份。

她朝祁庭招手,让他和季浓坐在自己身边,温柔地拍了拍两人的肩,絮絮叨叨开口。

“不管长到多大,你们这孩子的心思还能瞒过母亲、姨母吗?不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