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11节(2 / 3)

加入书签

尊撕裂的神像。

除了所谓的神佛和他自己,没人知道谢洵方才想到了什么。

那截细香,那点火星,那丝光亮。

他又不受控制地想起了风光尊贵的公主殿下。

皎洁月光下,那人落在他怀抱里的一截纤腰;以及今天她站在灿灿晨光中,露出的半张白皙侧脸。

“听说三年前,殿下曾提剑上殿。”

耳畔适时响起岁阑今夜说过的话,寥寥数语,谢二公子脑海中却自行勾勒出一道窈窕的身影。

朝堂之上,少女的凤眸中却盛满了直白的杀意。

谢洵突然发现自己对未来的妻子知之甚少,她像是一本前朝遗落的孤本典籍,每掀开一页,都会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虽然他依旧觉得靖阳公主不过是一个浅薄无知的女子,但不可置否,她的生命力,还真是强到让人羡慕。

元妤仪想活,也想让自己在乎的人活,于是两相权衡,选择那条牺牲最小、收益最大的路走。

对于这点,谢洵是欣赏的;不可否认,他也是这样不择手段的人。

至于她的心机和手段,青年觉得无所谓,既然夫妻二人都抱着利用的心思,那干脆将这桩设计来的婚事发挥出最后一丝价值。

榨干抹净,才算值当。

……

终于,年久失修的窗牑一角被冬风撕开,凛冽的冷风灌进来,贪婪地扑在笔直站着的年轻郎君身上,谢二公子的思绪愈发清醒。

新年将至,他也即将借靖阳公主的势,登阁拜相。

他要手握权势为母复仇;他要入仕做朝堂之中,凌驾于高贵世家之上的官;他要将这朝堂彻底翻个天。

所谓世家依旧在叫嚣,不过是朝堂上没有与之对峙的新鲜力量;所谓皇权式微,权臣当道,不过是新帝身边无可用之人。

既然如此,谢衡璋又有何理由不入局?他愿借未来妻子造的东风,来做第一人。

至于情深似海,两情相悦?

天大的笑话,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

吉日

景和四年腊月初五,已丑月,戊寅日。

宜婚嫁,忌动土。

今日是公主出阁,这是皇城之内最后一位还未许亲的公主,又是当今圣上的胞姐,排场自然是前所未有的繁华庄重。

自南宫门至新建的公主府,一路皆有重兵把守,但允许大晟百姓围观。

元妤仪穿着大红色织金锦缎宫装,乌黑高髻上簪着一套华贵的赤金玳瑁头面,手中握着一把描金海棠花团扇,遮住精致面容。

纳采问吉,一系列繁冗的流程自有谢家和礼部去做,宣宁侯虽对这桩婚事颇有微词,然木已成舟,还是得硬着头皮协助礼部。

元日刚过,宣宁侯便带着王夫人递了拜帖,送来一株名贵的红珊瑚,一幅前朝遗落的孤本《颂喻帖》,并两个五色合欢铃,祝愿新人长长久久。

既已成了绑在同一条船上的人,不管心里乐不乐意,面上的工夫总得做全套。

由教引嬷嬷带着,鸾凤轿辇停在弘德殿前,元妤仪挪开团扇看向台阶上的少年,屈膝行礼。

景和帝藏不住情绪,脸上是明显的低落。

他知道皇姐那么做的目的,也正是因为知道,他才抱有强烈的愧疚感,哪怕皇姐屡次宽慰,他依旧迈不过自己心中的坎。

那谢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品性又如何?他是正人君子还是衣冠禽兽?

皇姐嫁过去会不会受委屈?未来的驸马会不会不将皇姐放在眼里?

谢二公子若是对皇姐不好,那他这个做弟弟的,就应当承担最大的错。

一切皆是未知,但元澄已然对谢洵抱有敌意。

景和帝接过身后内侍手上捧的礼盒,一步步走下台阶,在身着盛装的靖阳公主对面站定。

他眼底浮起一层泪,深吸一口气,鼻端微涩,忍痛将礼盒双手捧给元妤仪。

“今日靖阳公主出阁,下嫁宣宁侯府,实乃”少年清朗的话音一顿,彷佛喉咙里卡了东西。

他勉强憋出一抹笑补充完剩下的话,“实乃天作之合,朕心甚慰。”

说完,景和帝后退半步,竟躬身朝靖阳公主行礼,他的头垂得很低,像做错事的孩子。

“伏愿皇姐此行举案齐眉,琴瑟和鸣。”

元妤仪看着他的动作,微微怔愣,眼中闪过一丝痛,偏偏不能露出半分失仪。

她明白,阿澄在为她担心。

这桩阴差阳错的婚事也将成为景和帝心中的一根刺,倘若二人日后真的有幸能做到举案齐眉还好;倘若二人反目成仇,那阿澄便会把那些错全归咎在自己身上。

元妤仪将礼盒递给身后的绀云,重新以团扇遮面,只听到一道含笑的轻松声音。

“有陛下此言,本宫与驸马便是得上天祝福、得神佛庇佑,必能白首偕老、相伴终生。”

哪怕做不到,她也得尽量同未来的驸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