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7章(1 / 2)

加入书签

原主的身份,是一个京郊外村子的教书先生。每天负责教十几个孩子读书写字,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好在惬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他的声线低沉温润,使人闻之,恰似清风拂面。

话音一落,堂下稚嫩的童声也紧跟着诵道:“冠者五六人……”

陶景有一瞬间恍惚,脑子里没来由的浮现出他生前在大学里教书的画面。

“陶先生”,读书声突然被打断,只见屋门口不知何时立着两个捕快打扮的人。

陶景:“找我?”

其中一个捕快点头。

陶景搁下手中书笺,示意孩子们自己出声朗读,回手从桌案后面摸出一根竹杖,用左手撑着缓步行至屋外。

是的,陶景也是穿越过来才知道,这副原主的身体,左腿有旧疾,不用拐杖便无法行走。

门外的两个人见他拄着竹杖前来,心里也是一动。

看起来这么清俊的人,竟然是个瘸子。

陶景一出门口,便见对上二人略带审视的目光。

他却并未在意,而是走到二人面前站定,眼神清明,不卑不亢,“不知二位找陶某有何贵干?”

这时,其中一人说道:“陶先生,我俩是长春县下属的捕快,今日奉刘大人之命,想烦劳你走一趟。”

陶景眉梢不经意地一挑:“哦?不知刘大人所为何事?”

黑脸的刘侠道:“此事关系重大,在下不便透露,陶先生一去便知。”

语气里,有不容拒绝的意味。

陶景本能的觉得一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然而虽然心中生疑,可见这两人丝毫不肯透露的样子,陶景不便发问,只能应下,“陶某这就随二位走一趟。”

“不过,还请烦劳二位稍候片刻。”

说罢拱了拱手,转身进了草堂。

“今日讲学就到这里,你们可先行回家去。”

正在读书的同学们脸上一下子浮现出雀跃,不过还是规规矩矩道了声“先生再见”,才自行离开。

而在门外目睹一切的刘侠,不自觉的对陶景改观了几分。

待人有礼,做事妥帖。

啧,这样的人怎么会跟那起凶案联系在一起?

而此时的陶景,并不知他心中所想。

见孩子们三三两两的撤离了,嘱咐了几句路上小心,便转过身来朝二人略一颔首:“走吧。”

陶景所处的平沙村位于长春县偏北的地界,距离县衙,还有十几里的脚程。

刘侠和张佟二人,都是骑马来的。

两人刚欲翻身上马,就听后面的陶景开口:“二位差爷,在下……”

剩下的话无需说出口,刘侠一眼瞥见对方手中的拐杖,当即明白了,心里不由暗怪自己冒失。

可眼下已是夕阳在山,这么远的路,全凭一双脚走回去,只怕得近戌时了。刘大人又催的急,到时候,只怕免不了一通责怪。

刘侠心中所想如此,也顾不上那许多,“还请陶先生暂且忍耐一下,在下也是奉命行事。如果陶先生不介意,可与我共乘一骑。”

话都说道这个份儿上了,再推辞就显得不识抬举了。

“自然是不介意的。”陶景道:“只是陶某腿上患有旧疾,怕是……不便上马。”

这时旁边一直没开口的张佟说话了:“哎呀,这个无妨!”

说着还不等陶景有反应,竟把陶景用双臂一擎,直直举到了马背上,“这不就好了么!”

陶景:“…”

夕阳西下,马蹄扬沙。

陶景作为一个现代人,根本就没骑过马。再加上原主腿上有疾,此时一经颠簸,便登时发作了起来。

刘侠在前,听到身后传来一声低低的闷哼,于是道:“陶先生要是坐不稳,可以扶着点在下。”

陶景脸色发白,没有说话。

半个时辰的路程,对于刘张二人倒是无妨,可对于陶景来说,却实在难熬。

到了县衙门口时,额头已渗出薄汗。

当刘侠将他从马背上放下来后,陶景眼前一花,险些站不稳。

陶景闭上眼睛,深深喘息了几口,心里不由得暗叹,这原主的身体也太弱了些。

刘侠刚才栓马,一回头看见陶景身形微晃,不由得出言问道:“陶先生,怎么了?”

陶景再睁开眼睛时,视线已然恢复清明。他淡笑了一下,答:“无妨。”

县衙里,大门漆黑,格局方正大气,显示出官家的威严。

刘侠引了陶景走小路,绕到大堂的后方,那里有一个单独的小院,里面一间屋子,是县太爷平时办公的地方。

刘侠走到门口,恭敬地叩了叩门:“刘大人,人带到了。”

刘文邈穿着一身青绿色官服,正背对着大门口。此刻一听到报告,立刻转过身来。

看见来人,标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