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129节(1 / 2)

加入书签

无论是道?上兵卒、街边摊贩,路上行人,酒楼客人……通通随着这‘大捷’二字,忘记了原本的手中事口中话?——只是翘首以盼,去盼一个期待至深,以至于?听?到都不敢相信的消息。

唯一还在欢声笑闹的便是不知愁滋味的闾里孩童。

“王师收复开封!”

枣红马上的报信使,用最简单易懂,每个人都能?听?懂的话?语,报出了这个消息。

街道?像是忽然活了过来。

不管身?边是至亲,还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全都是下意识彼此拉扯着、互望着,急切互相确认着:“你听?到了?”“我没听?错吧?!”

街巷中,骤然被紧紧抱住的孩童懵懂不知,只看见自己头上戴着的楸叶掉在了地上。

“阿娘?”

把楸叶剪成各色花样,于?立秋日戴在头上,以迎秋求吉,是京城风俗。

这个京城……不只是指如今的临安,更有曾经的汴京。

南北风俗多?异,这些共同的习俗,便被南迁避难的北人们格外珍惜。

这些年每到立秋,人们鬓边都会戴上仔细裁成精巧花样的楸叶,到了次日,也不愿意摘下。

直到此时,孩童鬓边被剪成小老虎状的楸叶落在地上,懵懂孩童想伸手去捡,却因母亲抱的太紧而不能?挣开。

孩子?听?到母亲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听?到整条街的人哭了起来。

不必捡了。

临安城再好,不是家。

落叶归根。

他们可以……回?家去了。

临安朝堂。

立秋的次日,正是每五天?一次的朝堂大起居。

晨起,李纲入垂拱殿前,看到台阶上熟悉的身?影,不由?走过去伸出手——

李老相公面上一脸严肃,实则手很诚实,摸了好几下在阶上站着的白鹤。

说来也巧,这只白鹤是在朝堂接到‘岳家军挺进?朱仙镇’捷报的次日飞过来的。

好似有灵性一样,直直飞进?了垂拱殿。

戍守的侍卫们本来想驱赶,然而柔福帝姬很快制止:鹤有吉祥长寿之意,不要惊着。

况且……如今秋天?将至,这鹤说不定是从北方飞来的鹤——鹤是哪怕千载后依旧要归家之灵禽,留有鹤归华表典故。

在北伐之际恰巧落于?临安皇城内,也是一种吉兆。

而从那日起,这只鹤就每天?早上飞来,有时在殿内溜达,有时只在门口徘徊。

以至于?这些天?下来,朝臣们都习惯多?了这么一位‘同僚’。

李纲相公觉得很巧。

而姜离很想说:哪有巧合,全是人为——

自那日柔福告知她岳帅到了朱仙镇,她在屋里躺着钓鱼就有点无聊起来。

再加上也不愿错过第一时间?听?到‘开封收复’的捷报,姜离就让6688入住一只鹤,天?天?飞到朝堂上去蹲点。

她能?分享6688的视角,自然能?跟朝臣们一起收到大捷之讯。

至于?为什么是鹤,柔福原以为姜姐姐想的跟自己一样。

然而对姜离来说,其实是想起了一个梗——我要做个有‘大秋鹤(丘壑)’的人。

柔福:……

6688:谐音梗扣钱!!

总之,这些天?,总有一只大秋鹤徘徊在垂拱殿附近。

只是姜离在6688的视角里,看到鹤每天?不是被人摸头就是摸羽毛,甚至想在身?前竖一块牌子?,顺便赚点外快:从现在起,摸鹤要收费!

这日,见有宦官满脸喜色飞奔进?来,‘噗通’跪了时,满朝文武包括门口的大秋鹤都定住了。

“帝姬,大喜,大喜!大捷之奏入京了!”

报信使入皇城后自没法?策马狂奔,早有腿脚飞快的小宦官,提前跑来报信:“帝姬可要……”

根本不用他问完,就见丹陛之上帝姬已然立起身?来。

“立宣!”

信使叩首奉上捷奏。

这封正式的捷报,当然与信使在外头街上那简单的一句话?不同,而是详细写了整个战斗过程,具体到各个时辰。

柔福取过奏疏,半分没有耽搁地一目十行扫了一遍,随即先报出最要紧的消息:故都已复!

——若叫人从头念起,只怕性子?急的朝臣,能?急得撅过去。

朝上一片欢声喜动。

只是朝臣们到底比外头的百姓知道?更多?军情,虽有不少眼?含热泪,悲喜交加至失态的臣子?,但很快就彼此提醒着、宽慰着渐渐平静下来。

毕竟,还要听?详细的战报呢。

至于?庆祝……今日下了朝还怕没有庆典吗?

只怕这皇城内外,今晚都要热闹翻了天?去!

手背在身?后掐了自己好几把,维持住了平静的柔福帝姬,见文武百官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