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yuedu.com

第53节(1 / 3)

加入书签

必须缠足之风是错的,他们这些‘写文’的人是对的!

换句话说:为了能?够得?分,如果现在的参考答案写着他们是错的,那?他们就把参考答案改了!

“陛下!臣以为缠足事毒虐国人,甚于水火!”

“臣附议,裹足至女子病弱,而天下人无不?来自于妇人,若妇人体弱则万事隳矣!”

“臣以为,陛下既要禁缠足,当用重法……”

与方才的事不?关己不?同,现下许多朝臣的言之凿凿,简直痛心疾首至‘若再不?禁止缠足,大明朝明年就亡了’的程度。

姜离点头:果然俗话说得?好,人教人,教不?会,话说三遍淡如水。

事教人,一次就会。

缠足是不?是会损伤女子,很多人可以不?在乎。

但?为官一世,缠足若是伤到?自己的名声可是在乎的不?得?了。

姜离想?起上朝前与高朝溪的笑语:“我这人没?什么优点,但?就是乐于分享。”

如今,她?遍顾满朝文武,心中自言自语道:“看,只要把我的困难,分享成大家的困难,事情就好办多了。”

关于缠足的惩罚,也是当朝拟定的。

姜离心情不?错,自己读了几条要紧的——

“若有违诏裹足者,家中男丁俱不?得?科举授官;已有官位者尽数免夺;无官无学百姓之家,重罚其父母,终生不?可免劳役,粮米税较旁户倍之……”[1]

这一日,奉天殿外。

群臣齐声:陛下英明!

东厂,开门

北京的四季,春秋两季总是有些似有若无的神秘。

似乎秋老虎去了,还没秋高?气爽几天,不?过九月底就寒了起来。

冬天已经在跃跃欲试地冒头。

对北京城内的寻常人家来说,朝堂上?的动荡纷争那简直是远在天上的事?儿。帝王将相的事?儿,与她们老百姓过日子有什么相干呢。

但这次,还真是有关的很。

城西金鱼胡同?。

宁三娘手里拿着给女儿做了一半的冬日棉鞋,有些犯愁。

这鞋该做多大呢?

朝廷下旨禁绝缠足后,九月剩下的半月,原就负责京城内街道治安的五城兵马司,带着手下沿街挨户发了《禁绝缠足诰》,为防止有人家不?识字(或是以不?识字为借口),负责发书的小吏都得把诰的内容读一遍。

然后由接收书本的人家签字画押:表示你收下了这本朝廷御赐《禁绝缠足诰》,而且我们?也诵读过了——按下手印责任转移,以后再?犯罪自家就要领罚了。

五城兵马司的兵吏们?,也不?怕老百姓听不?懂,因这道诰书……

低情商的说法是,此诰毫无文采全?无用?典。

高?情商的说法是:颇有太祖写诗的遗风。

此处的太祖诗词水准,以那首《骂文士》为衡——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总之?,这道诰书,就算是目不?识丁的人,也能听懂。

“当真要夺官?还要禁一家男丁科举?”当日宁三娘听完后不?由诧异。

她的夫君周坊,几年前好容易中了个举人,走动了不?少关系,谋了个工部?织染局的差事?,目前是光荣的正九品‘织染大使’。

对于掉下一块砖都能砸中一个七品官的京城来说,这当然不?算什么??,连最大的朝会都不?配上?,是实打实的芝麻小官。

但对于他们?一家,这绝对是从八代务农民身转为转为官身的大飞跃,是天大的喜事?,很有些祖坟哗哗冒青烟的意思。

宣诰的兵吏道:“是啊,宁嫂子,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因到底是个官身,平时他们?家跟管着这条街的五城兵马司的人也熟,等人读完诰,宁三娘还让家里唯一帮闲的婆子给上?了茶。

兵吏喝过茶,还哇啦哇啦给她讲了朝上?的八卦。

“……都传遍了,那可是御史言官啊,奉天门?外就摁倒缠足了……”看热闹追热点是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陈御史事?迹够独特?精彩,传播范围早就从当日上?朝的官员,播散至都算不?上?官的寻常兵吏,然后被作为典型案例,用?来给百姓们?宣传科普——

也算是一种?如陈御史所愿的‘文死?谏’且‘留其?名’了。

此事?风传到何?等程度:宁三娘根本不?用?等这五城兵马司的人讲给她听,九月十五当天,她夫君周坊回家后,就眼睛瞪的像铜铃,激动给她讲了这个八卦。

之?后宁三娘跟周坊同?僚的妻子,诸如杂造局、颜料局、皮作局的几位‘大使’夫人们?小聚的时候,还听到了其?余八个版本……

“太太,点上?灯再?做鞋吧。”

外头天有点阴,婆子来点灯。

宁三娘的下一针还是没落下去,心里依旧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